心见闻.认识美食背后的故事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心见闻.认识美食背后的故事

报导:蔡爱卿
图:蔡爱卿、乔治市世遗机构提供



槟城乔治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年已迈入第7年,而每年7月份举行的入遗庆典,也成为值得期待的大型活动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成为入遗庆典的主题,继去年的传统手工艺之后,今年将焦点放在平日被人忽略的传统节日美食……

槟城一向以美食闻名,因此今年以《食庆》(Eat Rite)为主题的入遗庆典,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美食节,事实上并非如此。《食庆》不是介绍炒粿条、福建面的美食庆典,而是将传统节日食物,包括一些在本地很罕见,甚至被人遗忘的节日食物,带到人前,通过烹饪工作坊、步行导览等方式,让大家重新认识各族群节日美食背后的意义。

乔治市艺术总监刘庚煜受访时说,现今许多青少年在节日时吃传统食物,却不知道吃这些食物有什么意义。节日食物的可贵之处,不只在味道,其背后意义才是使这些食物更值得我们珍惜的原因。

他希望更多人了解传统节日食物背后的意义,日后这些人可能成为节日食物的守护者。今年的入遗庆典,也首次邀请乔治市以外的社区参与,使更多元文化社群的节日食物,得以在庆典上亮相。



世遗日落在7月7日,乔治市今年的入遗庆典共有四天,从7月4日至7日在槟城各地点举办,其中重点活动全落在周末的4日与5日。

除了少数特别注明的活动外,入遗庆典各活动都免费让公众参与。部分节目可能视情况而临时更动,四天的入遗庆典节目多不胜数,详细节目表以及最新资料可以浏览官网heritagecelebrations.info,面子书facebook.com/GeorgeTownCelebrations。

报名与询问可拨打热线016-4902780。

传授传统佳节食物制作

去年的入遗庆典《生活传承》,主要是教授传统手工艺,每名参与者都可免费获得小册子一本,里头记录13种主要手工艺的简单制作方法。今年的《食庆》,则改为出版食谱的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制作传统节日的美食。

入遗庆典期间,共有16个烹饪工作坊、16个烹饪示范,加上烹饪班的14种食物,共四十多种各族群节日食物的制作方法,将会整理成食谱,预料在入遗庆典之后的8月份出版。

刘庚煜说,参加烹饪工作坊的人,可获得一本小册子,内有该工作坊所教的节日食物食谱以及其意义。公众可免费参加7月4日下午6时起举办的工作坊。

他说,与去年教导手工艺一样,师傅在工作坊教导的节日食物做法,也是将之简单化,让人们容易上手。一些较复杂的做法,则会由师傅先将材料拌好,再让公众当场亲手煮。当然,所需要的材料,都会印在小册子上。
报导:蔡爱卿图:蔡爱卿、乔治市世遗机构提供编辑:荣固

烹饪班由于有人数限制,需要付费以及预先报名。届时师傅将面对面详细教授节日食物的做法,当然更重要的是,讲述食物背后的传统节日意义。

一起走,游览老城风貌

7月7日世遗日是槟州公共假期,也是入遗庆典最后一天活动日。这一天,除了有节日食物烹饪班与工作坊外,另外3项活动也值得注意,分别为步行导览、节庆食品展览,以及社群节庆美食展。

步行导览,旨在让人们品尝老城生活风貌。7月6日的步行导览,为半小时的斋戒月市场之行;7日,则是两小时的香料之旅。导游将带领人们在小印度步行,认识各种香料在健康、饮食以及宗教上的应用。导览分有英语组(9.30am)以及华语组(10am)。

节庆食品展览,则由槟城历史悠久的香港巷斗母宫联办,他们将在斗母宫展示平日难得一见的九皇爷庆典素食祭品,时间是下午3时至5时。

而从傍晚6时至晚上10时,是义福街名英祠一年一度向公众开放,除了可参观名英祠,节日食物当然也是今年的焦点。传统美食工作坊公开让大家快速学习传统食物的制作方法,这些食物包括月饼、汤圆、面龟,以及糕加必。当然,少不了售卖传统与古早味食物,大家可携带便当盒前往,以便将这些食物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

庆佳节,怎能少了它!

《食庆》的烹饪班与工作营,将个别教导16种各族群的节日食物,这些食物有些在市面上买得到,有些则只由家庭主妇在特定节日才制作……

传统手工艺添香增色

虽然传统手工艺已不是今年入遗庆典的主题,不过乔治市世遗机构在周六(4日)晚上依然特地安排多名志工,免费教导公众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提醒大家莫忘记这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志工在手工艺工作坊上,将用最简单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教会公众学做一种手工艺品。今年他们会教授的,包括星形灯笼、花环、红包灯笼、编织Thoranam、创作印度米绘,以及编织马来粽囊。

星形灯笼,是乔治市印裔穆斯林社群独具一格的手工艺品。每逢开斋节,印裔穆斯林都会在家里和街道上,把五颜六色的星形灯笼点亮。印度人以各色菊花、玫瑰和茉莉串成的花环,既可作为供奉神明的祭品,也可在特殊场合用作添香增色的饰品。

红包灯笼美观易做。按照传统习俗,长辈在华人新年期间,会以红包封装压岁钱派发给晚辈。这些红包封可制成小灯笼,挂在家里作为装饰品,为新年增添喜气。

Thoranam是印度人挂在住家或庙宇四周,表示欢迎客人到访的饰品。它以嫩椰叶折成像翅膀的形状,那翅膀的角度和数目,因喜事或丧事而有差异。

传统上,米绘是印裔妇女以碎米绘制于住家门口。在家门口以碎米粒绘制这些美丽图案,特别是代表财富女神拉克什米的图案,不仅是欢迎客人的象征,也是一种可带来好运的日常善举,因为那些米粒可成为昆虫及鸟类的食物。

马来粽囊是开斋节必备的应节物品。每到开斋节,村民会聚在一起,以椰叶编织菱形的粽囊。这种粽囊除了可用来包糯米煮成马来粽,也可作为装饰品挂起来。

海南薏粑

海南人的薏粑是一种粘韧弹牙的糕点,做法是以糯米面团裹入甜馅料,然后放在香蕉叶制成的托盘内蒸熟。薏粑象征吉祥、幸福、甜蜜和欢乐,海南人通常用来送礼,或作为宣布结婚等喜庆场合招待客人的甜点。

Sambar和Ponggal

Sambar是源自南印度的经典素杂烩,Ponggal则是含有椰糖、小荳蔻、葡萄干、腰果等甜香料的牛奶米布丁,是庆祝丰收节时准备的甜品之一。

香草野菜饭

在马来人及峇峇娘惹社群的重大节庆上,香草野菜饭是常见的待客饭食。 Nazlina Hussin女士将告诉你如何准备这道美食所需的各种香草和野菜,例如香茅、黄姜、酸柑叶、姜花、九层塔、多种薄荷等,让你做出道道地地的香草野菜饭。

娘惹淋面

淋面是道地槟城娘惹面食。这种面食有着缤纷的色彩,其做法是将黄面烫熟,淋上肉和虾熬成的汤,再加上肉片、虾仁、鸡蛋丝、香菜和油葱。传统上它是海峡华人生日时吃的面食,据信可带来长寿,因此又称“生日面”。

Rice Kheer和Atte Ke Pureh

Rice Kheer和Atte Ke Pureh是旁遮普节庆必备的两种甜点。 Rice Kheer是丰收节等喜庆日子必备的美食,其做法是以米、牛奶和糖煮成甜布丁,再加上坚果与番红花,可冷食或热食。 Atte Ke Pureh是一种适合在雨季冷天里暖胃的甜饼。庆祝Teeyan Da Mela节时,妇女聚在一起跳舞和在树下荡秋千,Atte Ke Pureh更是不可或缺的应节美食。

>Bengkang Suji

Bengkang suji甜布丁是土生爪夷人的美食,它以粗粒麦粉为主料,配以肉桂、丁香、葡萄干、杏仁和腰果,是土生爪夷人在伊斯兰节庆期间爱吃的甜点。

参与入遗庆典活动温馨提醒:

1.穿上轻便舒适的衣服和鞋子,以便自己可以轻松连逛数小时。

2.携带防晒油、戴上帽子或带雨伞出门,也别忘了适时给身体补充水分。

3.市区交通拥挤,停车位有限,可考虑共车或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4.部分活动有人数限制,最好提前报名,以免向隅。

5.最后,在活动这么丰富精彩的日子里,请不要客气,尽情玩乐吧!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