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蔡愛卿
圖:蔡愛卿、喬治市世遺機構提供
檳城一向以美食聞名,因此今年以《食慶》(Eat Rite)為主題的入遺慶典,容易讓人誤以為是美食節,事實上並非如此。《食慶》不是介紹炒粿條、福建麵的美食慶典,而是將傳統節日食物,包括一些在本地很罕見,甚至被人遺忘的節日食物,帶到人前,通過烹飪工作坊、步行導覽等方式,讓大家重新認識各族群節日美食背後的意義。
喬治市藝術總監劉庚煜受訪時說,現今許多青少年在節日時吃傳統食物,卻不知道吃這些食物有什麼意義。節日食物的可貴之處,不只在味道,其背後意義才是使這些食物更值得我們珍惜的原因。
他希望更多人瞭解傳統節日食物背后的意義,日后這些人可能成為節日食物的守護者。今年的入遺慶典,也首次邀請喬治市以外的社區參與,使更多元文化社群的節日食物,得以在慶典上亮相。
世遺日落在7月7日,喬治市今年的入遺慶典共有四天,從7月4日至7日在檳城各地點舉辦,其中重點活動全落在週末的4日與5日。
除了少數特別註明的活動外,入遺慶典各活動都免費讓公眾參與。部分節目可能視情況而臨時更動,四天的入遺慶典節目多不勝數,詳細節目表以及最新資料可以瀏覽官網heritagecelebrations.info,面子書facebook.com/GeorgeTownCelebrations。
報名與詢問可撥打熱線016-4902780。
傳授傳統佳節食物製作
去年的入遺慶典《生活傳承》,主要是教授傳統手工藝,每名參與者都可免費獲得小冊子一本,裡頭記錄13種主要手工藝的簡單製作方法。今年的《食慶》,則改為出版食譜的方式,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製作傳統節日的美食。
入遺慶典期間,共有16個烹飪工作坊、16個烹飪示範,加上烹飪班的14種食物,共四十多種各族群節日食物的製作方法,將會整理成食譜,預料在入遺慶典之後的8月份出版。
劉庚煜說,參加烹飪工作坊的人,可獲得一本小冊子,內有該工作坊所教的節日食物食譜以及其意義。公眾可免費參加7月4日下午6時起舉辦的工作坊。
他說,與去年教導手工藝一樣,師傅在工作坊教導的節日食物做法,也是將之簡單化,讓人們容易上手。一些較複雜的做法,則會由師傅先將材料拌好,再讓公眾當場親手煮。當然,所需要的材料,都會印在小冊子上。
報導:蔡愛卿圖:蔡愛卿、喬治市世遺機構提供編輯:榮固
烹飪班由于有人數限制,需要付費以及預先報名。屆時師傅將面對面詳細教授節日食物的做法,當然更重要的是,講述食物背後的傳統節日意義。
一起走,游覽老城風貌
7月7日世遺日是檳州公共假期,也是入遺慶典最後一天活動日。這一天,除了有節日食物烹飪班與工作坊外,另外3項活動也值得注意,分別為步行導覽、節慶食品展覽,以及社群節慶美食展。
步行導覽,旨在讓人們品嚐老城生活風貌。7月6日的步行導覽,為半小時的齋戒月市場之行;7日,則是兩小時的香料之旅。導游將帶領人們在小印度步行,認識各種香料在健康、飲食以及宗教上的應用。導覽分有英語組(9.30am)以及華語組(10am)。
節慶食品展覽,則由檳城歷史悠久的香港巷斗母宮聯辦,他們將在斗母宮展示平日難得一見的九皇爺慶典素食祭品,時間是下午3時至5時。
而從傍晚6時至晚上10時,是義福街名英祠一年一度向公眾開放,除了可參觀名英祠,節日食物當然也是今年的焦點。傳統美食工作坊公開讓大家快速學習傳統食物的製作方法,這些食物包括月餅、湯圓、麵龜,以及糕加必。當然,少不了售賣傳統與古早味食物,大家可攜帶便當盒前往,以便將這些食物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慶佳節,怎能少了它!
傳統手工藝添香增色
雖然傳統手工藝已不是今年入遺慶典的主題,不過喬治市世遺機構在週六(4日)晚上依然特地安排多名志工,免費教導公眾製作傳統手工藝品,提醒大家莫忘記這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志工在手工藝工作坊上,將用最簡單的方法,在最短時間內教會公眾學做一種手工藝品。今年他們會教授的,包括星形燈籠、花環、紅包燈籠、編織Thoranam、創作印度米繪,以及編織馬來粽囊。
星形燈籠,是喬治市印裔穆斯林社群獨具一格的手工藝品。每逢開齋節,印裔穆斯林都會在家裡和街道上,把五顏六色的星形燈籠點亮。印度人以各色菊花、玫瑰和茉莉串成的花環,既可作為供奉神明的祭品,也可在特殊場合用作添香增色的飾品。
紅包燈籠美觀易做。按照傳統習俗,長輩在華人新年期間,會以紅包封裝壓歲錢派發給晚輩。這些紅包封可製成小燈籠,掛在家裡作為裝飾品,為新年增添喜氣。
Thoranam是印度人掛在住家或廟宇四周,表示歡迎客人到訪的飾品。它以嫩椰葉折成像翅膀的形狀,那翅膀的角度和數目,因喜事或喪事而有差異。
傳統上,米繪是印裔婦女以碎米繪製于住家門口。在家門口以碎米粒繪製這些美麗圖案,特別是代表財富女神拉克什米的圖案,不僅是歡迎客人的象征,也是一種可帶來好運的日常善舉,因為那些米粒可成為昆蟲及鳥類的食物。
馬來粽囊是開齋節必備的應節物品。每到開齋節,村民會聚在一起,以椰葉編織菱形的粽囊。這種粽囊除了可用來包糯米煮成馬來粽,也可作為裝飾品掛起來。
海南薏粑
海南人的薏粑是一種粘韌彈牙的糕點,做法是以糯米麵團裹入甜餡料,然後放在香蕉葉製成的托盤內蒸熟。薏粑象徵吉祥、幸福、甜蜜和歡樂,海南人通常用來送禮,或作為宣佈結婚等喜慶場合招待客人的甜點。
Sambar和Ponggal
Sambar是源自南印度的經典素雜燴,Ponggal則是含有椰糖、小荳蔻、葡萄乾、腰果等甜香料的牛奶米布丁,是慶祝豐收節時準備的甜品之一。
香草野菜飯
在馬來人及峇峇娘惹社群的重大節慶上,香草野菜飯是常見的待客飯食。 Nazlina Hussin女士將告訴你如何準備這道美食所需的各種香草和野菜,例如香茅、黃薑、酸柑葉、薑花、九層塔、多種薄荷等,讓你做出道道地地的香草野菜飯。
娘惹淋面
淋面是道地檳城娘惹麵食。這種麵食有著繽紛的色彩,其做法是將黃面燙熟,淋上肉和蝦熬成的湯,再加上肉片、蝦仁、雞蛋絲、香菜和油蔥。傳統上它是海峽華人生日時吃的麵食,據信可帶來長壽,因此又稱“生日面”。
Rice Kheer和Atte Ke Pureh
Rice Kheer和Atte Ke Pureh是旁遮普節慶必備的兩種甜點。 Rice Kheer是豐收節等喜慶日子必備的美食,其做法是以米、牛奶和糖煮成甜布丁,再加上堅果與番紅花,可冷食或熱食。 Atte Ke Pureh是一種適合在雨季冷天裡暖胃的甜餅。慶祝Teeyan Da Mela節時,婦女聚在一起跳舞和在樹下盪鞦韆,Atte Ke Pureh更是不可或缺的應節美食。
>Bengkang Suji
Bengkang suji甜布丁是土生爪夷人的美食,它以粗粒麥粉為主料,配以肉桂、丁香、葡萄乾、杏仁和腰果,是土生爪夷人在伊斯蘭節慶期間愛吃的甜點。
參與入遺慶典活動溫馨提醒:
1.穿上輕便舒適的衣服和鞋子,以便自己可以輕鬆連逛數小時。
2.攜帶防曬油、戴上帽子或帶雨傘出門,也別忘了適時給身體補充水分。
3.市區交通擁擠,停車位有限,可考慮共車或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4.部分活動有人數限制,最好提前報名,以免向隅。
5.最後,在活動這麼豐富精彩的日子裡,請不要客氣,盡情玩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