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財企 : 豈可當屠妖節校假“沒到”?
登嘉樓教育局突發奇想,允許沒有印裔師生的學校,選擇性地申請把11月11日及12日的屠妖節假期,挪前到7月22及23日,以跟來臨的開齋節湊成8天連假。它的考量顯然是基于印裔師生人數微不足道:該州24萬1412名中小學生中,印裔只有145人;而2萬2412名教師當中,執教鞭的印度人只有23人。教育局主任沙夫魯丁強調,州教育局從來沒有否定各族學生享有佳節假期的權利,因為這並非是強制性的。
問題是,為什么非要開放這一個選擇不可呢?
根據2010年的普查數字,信奉興都教的印度人在登州只有區區0.2%,相信有資格而又有興趣申請“早假”的學校,應該不在少數。批文下來后,很多學校在原本的開齋節假期結束后,依然擺著“空城計”。其他沒有申請,因此需要“提早”繼續上課的老師和學生,又作何感想?一些人可能處之泰然,一些人會羨慕,另外一些便會怨聲載道;而被埋怨甚至奚落的對象,無可避免的,正是校裡那些少數的印裔師生,因為就是他們,“連累”了整校人不能享有更長的假期。這無形中,為這些師生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先例一開后,登州教育局循眾要求,再接再厲打其他少數族群節日主意的可能性很高,因為穆斯林佔了96.9%的絕對大多數,相比佛教徒的2.5%以及基督徒的0.2%。同時,其他州屬,尤其是興都教徒也只佔0.2%的吉蘭丹,會不會群起倣傚之?或者其他族群,也競相申請把校內沒有代表性族群的節慶挪前或押后,那豈不是沒完沒了地製造更多混淆?
自己的事自己解決
適當的做法應該是延續傳統。
一直以來,長假的唯一解決方法就是補假,這也符合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不打別人主意的原則。節慶假期的意義本身,就是要大家共同慶祝、共同認知和共同交流。可能在一些學校,因為某一個族群的缺席,會冷待一些節慶,但至少師生能夠因為有假期而感覺到它的存在。而師長則有責任向學生解釋該節慶的意義,以及灌輸互相尊重的精神。生在馬來西亞,不可能永遠只和本身族群來往。有朝一日,學生會踏入社會,本著對其他種族一定程度的認識,將能更容易融入多元社會。
整個挪移假期的點子欠缺敏感度,必然會傷害到佔我國人口7.3%印裔的感受,因為沒有人喜歡被當“沒到”。在民主國家,少數需要服從多數;但觸及宗教和種族的敏感課題時,多數也有責任尊敬少數。多元的思維和精神,必須由學校開始灌輸。教育局除了安排師資的調派和確保學生擁有足夠的上課天數,應該還要致力不讓莘莘學子跟國家議程脫節。登教局主任身在教育界,應該比市井小民更懂得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