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声梦影 蒙娜丽莎:一起去郊游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醉声梦影 蒙娜丽莎:一起去郊游

很久没看到蔡明亮的片子,有点想念,听到他的近作《郊游》(Stray Dogs)会在伦敦上映的消息,不禁雀跃。有点不妙的是,只演那么几场,而且时间很不友善,早上11时或下午3时之类,要上班就甭想郊游,结果还是让我看成了。



当天观众出席率还不错,想必都是有心人,片子我非常喜欢,但若要我推荐,我必须先跑到马路对面去,免得被人追斩。

看蔡明亮的片子,你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因为蔡是世界影坛慢电影的佼佼者,一场戏拍李康生吃午餐,是真的拍他吃完整个饭盒;另一场拍他唸岳飞的《满江红》,先唸完整首,然后又整首唱一遍,你还不服输?

记得杨贵媚在《爱情万岁》中恶名昭彰的哭戏吗?在这里更夸张,一场戏拍陈湘琪静静站着,直到逼出眼泪。不止这样,还要等到眼泪慢慢干掉很久后才换镜头。真的不能明快一点吗?把蔡明亮任何一部作品丢给任何一位香港导演,都能剪剩10分钟。



说来奇怪,慢或许令人不耐烦,但剧力往往是这样渗透出来的,剪一点效果也差一点。蔡作品之慢,也给我在红尘中参禅的感觉──何必跑到深山的庙去学佛,看一部蔡明亮的片子就解决了。

剧情不完整

片中李康生饰演带着一对儿女餐风宿露的父亲,美其名“郊游”。白天他靠在繁忙的马路边举著屋业广告牌挣钱,任孩子在超级市场流荡,晚上一家三口在天桥上吃过饭盒,在公厕刷牙洗脸,就回到栖息地,大概是废置多年的公共体育馆的一个角落,走廊墙上是蒋介石发霉的肖像,地面是水患过后的泥块。

影片剧情并不明朗,也不完整,譬如对小儿子在白天的行踪无啥交待,几个女演员又神出鬼没,逼使观众自行多重解读,比较像欣赏一个艺术装置。例如李康生带着孩子在暴风雨中去乘坐一艘偷来的舢舨,他是要出逃还是自杀?

开场拍一个看不清脸的女人,在孩子的酣睡声中慢动作梳头,感觉就像鬼片;后半部出现全黑的客厅,其实可能是被湿气霉坏的酒吧,也很诡异。女演员一下出现这个,一下出现那个,相当古怪。

后来读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她们是合演一个角色,原来蔡明亮因健康大不如前,这可能是最后一部作品了,希望他3个最爱的女演员:陆奕静、陈湘琪和杨贵媚都在,但角色不够,就干脆来个三合一。

观影时不知底细也有好处,可以充分享受变来变去的迷离。话说回来,3个女星角色性格不同,陆奕静较开朗,杨贵媚较沉郁,陈湘琪在两者之间,若当真是同一人,确有精神分裂之虞。不过这是艺术片,不必深究。

贴近民生

虽是艺术片,但蔡明亮作品贴近民生处,却是其他导演望尘莫及的。他“反映小市民的心声”不是名堂,而是真的描述他们怎样生活……居住环境的不堪、吃喝拉撒的侷促、性爱的苟且将就,以及对天气变化的无助,可以预见的是300年后若有专家想知道21世纪人类的生活状况,他们会参考蔡明亮的电影。

蔡对环境的敏锐也很罕见,在他的作品中,环境尤其是建筑,往往是戏剧重点,例如《不散》中的戏院、《洞》中的组屋、《黑眼圈》的停工大厦等。在《郊游》中,屋业发展是隐匿的主题,为宏伟屋业打广告的偏是无家可归的家伙,而偌大的公众中心废置著,讽刺性是明显的。影片取景经常同一画面一半是钢骨水泥一半是田芭,对比强烈。

片中的道具,如雨衣购物袋等是鲜亮的塑料,配合精彩的摄影,画面之俗艳,美得简直令人过意不去,因为照理以片子的题材,画面是不应该美的,但廉价的现实,往往有不经意的美感。蔡明亮意识了这点,几段超级市场的戏,取镜的角度很特别,或是从冷藏箱中仰拍,或是隔着塑胶板,多了偷窥感,却又能把角色模糊为芸芸众生的一员。

李康生夺金马实至名归

李康生演得好极了,得金马奖是实至名归。蔡明亮惯用长镜头,演员根本无法欺场,因为不能用剪接将就。

李康生演一个有抑郁症并且酗酒的父亲,经常醉得满脸通红,连肝也为艺术牺牲。一场戏拍他醉后错把一粒包菜当老婆,亲热一番后又愤怒地把她吃掉,这段戏很长,就靠他情绪的种种变化撑住。

《郊游》剧情似有似无,李康生的演出给了影片一个感情重心。他大概是港台最没有包袱的演员,很可惜极少在蔡明亮作品以外的片子曝光,给人多点欣赏他演技的机会。

《郊游》是蔡明亮完全豁出去的心态下拍成的,和他的旧作比较,在艺术上是一种突破。

写到这里,我觉得应该冒着性命危险,大力推荐这片子。

寄自伦敦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