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乡音考古‧黑白造音】 万能老倌洋为中用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文创【乡音考古‧黑白造音】 万能老倌洋为中用

特约:张吉安



粤剧的后场伴奏,过往都以二弦、喉管、萧、高胡、扬琴、椰胡等传统器乐,音色较为简单。拉弦部分都是两根弦(扬琴例外),既是一般惯称的合尺线,音域偏窄,通常演员唱腔运用低音时,只能拉奏高八度。

1940年代,被誉为“万能老倌”的薛觉先倡议大胆改革伴奏乐队在乐器方面的使用,因此,戏台上出现了小提琴、萨克斯风、夏威夷吉他等,为粤剧伴奏开拓了变革的途径,贯穿了“洋为中用”的思想,首开先河,自组了“觉先声剧团”,采用固有的乐队班底,当中有后场领班的尹自重拉小提琴、何浪萍吹萨克斯风、何大傻弹拨夏威夷吉他等,调和粤剧音乐伴奏和过场的技巧,薛觉先以艺术监督的身份为传统戏台剧情,整合出一套“强、弱、轻、重、抑、扬、顿、挫”的一致效果。在唱腔方面,薛觉先在传统基础上特别将音乐家尹自重拉奏“头架”时的“随、齐、引、托”,连音乐的过门和加花,都一一移植到唱腔上运用,造就了传世至今的“薛腔”。

薛觉先台上表演以细腻著称,素有“过水磨”的老将,戏味之味尤其从首本名作《胡不归》散托流淌。他饰演的文萍生,在〈胡不归之别妻〉一幕,当颦娘带病下厨做菜时,文萍生触景伤情,一段“暗相思”的锣鼓响起,他双眸里的泪光在翻滚著,却没夺眶而出,此时,颦娘走出厨房之际,他即刻闭目吞下泪水,面露微笑接应爱妻,这种悲喜交切的现代戏剧演绎法,后来被笃定为“薛腔”与“薛派”的底蕴根基。紧接着,他跃上银幕,出演民初剧《朱门红泪》、时装剧《伶王艳史》、古装粤剧《帝苑春心化杜鹃》,将拿手的“薛腔”和“薛派”挪用到电影定格。



【胡不归】黑胶唱片.1958年出版

薛觉先是开创演绎粤剧经典作品的第一人,1934年第一次粉墨登场,再到1944年被搬上电影大荧幕,由粤剧名编冯志芬改编,冯志刚执导,薛觉先在不同时期,曾与上海妹、黄曼丽、半日安携手演绎,接着,先后被改编成电影七次之多,81年以来,被冠为“四最”新编粤剧的长寿剧码,既最多剧团、最多演员、最多演出场次和最受观众欢迎。

《胡不归》的出处,其一说法是出自日本小说家德福健次郎的小说《不如归》,在1920年由当时的中国留日学生带返上海改编成话剧。1930年初,薛觉先在报章上刊登“征求粤剧新剧本”后,一位阅报后的女编剧家张蕙将《胡不归》的故事便概邮寄给他,一读之下便爱上这个故事,借此委托冯志芬编了一部从戏台演到大荧幕的经典剧目。

故事讲述文萍生与颦娘是一对苦恋情侣,由于三郎因追求颦娘不遂,联同暗恋萍生的表妹可卿设计破坏两人感情,结果弄巧反拙,促成他俩的婚事。三郎气愤难平,鼓噪可卿去向萍母诬告颦娘罹患肺病,于是,与大夫串通,发了一封假病症,萍母信以为真,迫使文萍生暂时与妻子颦娘分居。可卿得逞后,向萍母大献慇勤,骗说颦娘死期将至,恳求萍母成全她与文萍生结为夫妇。颦娘知情后,为避免文萍生心生难安,便施计病逝。文萍生知道颦娘的死讯,到墓前跪拜慰妻,岂料遇上春桃告知妻子还活着,再与颦娘相遇,恰好萍母也跟踪到坟前,真相终大白,颦娘与文萍生重归爱巢。

【胡不归之慰妻】选段唱词

薛觉先(文萍生).上海妹(颦娘)

萍生:情惆怅,意凄凉,枕冷鸳鸯怜锦帐,巫云锁断弱翠,衾寒。燕不双,心愁怆,偷渡银河来探望,强违慈命倍惊惶,为问玉人,病状。

(白) 妻呀!

颦娘:心又喜,心又慌,何幸今宵会我郎,会我郎。

萍生:心又喜,我既心又安,问娇你会否复安康,复安 康。

颦娘:唉!我又怕郎纵情长,妾命不长。

萍生:唉!我苦衷满怀,何幸得娇妻,你见谅。

颦娘:断不敢怨郎情簿,幸好亦知你母命难忘。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