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峇都交湾人向政府喊话 要改名,先问岛民!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今日北马头条】峇都交湾人向政府喊话 要改名,先问岛民!

报导:陈绣郿
(威南6日讯)槟首长林冠英日前提及有意为峇都交湾易名,一石激起千层浪,土生土长的原生岛民纷纷反对,不希望“岛名的命运掌握在几个人手中”。要改名,请先问过道地岛民并获得大多数人的同意!



峇都交湾闻人周如隆指出,“Batu Kawan”自1790年起流传迄今,历史悠久,且为人熟知,没必要再改名。

他说,“峇都交湾”的“峇都”,即指潮语“石头”。当时采石业兴旺,英国开辟自由港皆从该处运载石头到槟榔屿,故先民以此作名。

“‘交湾’指河道9个弯,潮语发音类似‘Kauwan’,因当时英国人不懂潮语发音,以致写成‘Kawan’。”



他笑言,过去有人见当地石头多,又听峇都交湾的潮语发音,以为意指“石头朋友”。而这里的石头,早年在英国人开辟发展下,逐渐被运送到槟榔屿、北霹雳瓜拉牛拉等地,建设码头。

峇都交湾是一个岛,与武吉淡汶之间隔着一条惹爪夷河。

自从消息传出州政府有意改名后,周如隆问了约60个土生土长村民,80%反对改名,余下20%虽是不置可否,但不代表赞同。

原生岛民逾3000人

他说,峇都交湾占地7000多英亩,分为港脚(Kampung Pengkalan)、Kampung Masjid、Kampung Tengah 及人称“火较”的园坵。当中园坵占地85%。而当地2所国民中小学,都以峇都交湾命名。

“原生岛民总共3000多人,华巫裔分别占30%,印裔占40%。近年开发了约9个花园住宅区,才迁入增加了5000个外来居民。”

他说,峇都交湾开埠早期种植甘蔗,发展出闻名一时的蔗糖业,接着是黄梨、椰子、树胶及油棕等。

周如隆:就快起飞干嘛破坏

周如隆也是万世安宫玄天上帝庙理事会主席,他指玄天上帝数年前曾降乩,指峇都交湾就要“起飞”。这个龙头眼看就要飞起来,难道要把它赶掉?

“换了名,如何起飞?如今村民生活平安顺利,换了名却给村民带来不利,谁能负责?”

他说,国阵执政时期尚且不敢为峇都交湾改名,国会选区也使用峇都交湾一名。当局最多是将某个地方圈定为桂花城卫星市,仅占峇都交湾一小部分,避免造成混淆。

“若说峇都交湾名字不好,当地过去却出了3位大亨。除了著名的首二代糖王即许佬合及许武安,还有树胶大王已故丹斯里李莱生(TAIKO),以及油棕大王。他们都是在峇都交湾起家发迹,闯出名堂。”

他说,讲起峇都交湾名气,当地供奉玄天上帝万世安宫堪称全马最古老的玄天上帝庙,拥有超过200年历史,就连中国武当山也记载了峇都交湾万世安宫,享誉国内外。

最老岛民:名字有什么好换

土生土长的最老岛民陈亚峇(90岁)反对说:“换名了,世界要pa ling tau(意即翻转)!名字有什么好换,是否连祖先名字都能换?”

他指阿曼岛,就是现成的范本。

“看看今日的阿曼岛,在独立以前名叫‘猴岛’(Pulau Kera),早在17世纪已有人烟,村民百分百是华裔,靠捕鱼为生。”

他续说,直到独立以后,政府嫌“猴岛”一名不好听,执意更名为阿曼岛,导致华裔全部迁出,到武吉淡汶落脚,如今阿曼岛已成为纯马来区,无一华裔。

村民:换了还怎样兴旺发

村民李如意(67岁)促请槟州政府在易名事件上,先问问原生岛民意见。

“既然峇都交湾已有名气,就无需改名多此一举。就像当红歌星,根本不会改名,以免让人得重新记住他的名。”

村民李碧如(71岁)也反对说,从出世到现在,向来沿用这个名,何必要换?

她说,其92岁家婆方玉粉也认为,子孙在峇都交湾这片土地起家赚吃,一家平安,显示名字没有不好,根本没必要再换。

村民沈赛英(68岁)说,峇都交湾很有名气了,首长常说“兴旺发”,换名了,要如何“兴旺发”?

陈剑虹:英殖民时代已存在
Batu Kawan用了176年

报导:梁仪雅
专访:独立历史工作者陈剑虹

(槟城6日讯)峇都交湾名字至少已经使用了176年!

独立历史工作者陈剑虹透露,峇都交湾(Batu Kawan)这名字的由来难以考查,但从英国官员约翰.登普尔.汤姆森在1839年所绘制的地图来看,峇都交湾在英殖民地时代就已经存在。

“华人则对这名字并没有本身的特有翻译。”

不过,他说,峇都交湾对华人祖先南来历史却占用重要地位,该地是华人,尤其潮州人早期进行蔗糖业的主要地点。

“早在威省割给东印度公司前,潮州人在1800年代是从事种植甘蔗及蔗糖业。”

他指出,之后蔗糖业就由欧洲人佛波布朗(Forber Brown)及罗斯伦纳尔(Lawrence Nairne)操纵,以机器生产。

“之后,华人及印度人就以种植和运输甘蔗业为主,这也是为何峇都交湾今天人口,以印度人居多。”

马来社会命名

陈剑虹今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针对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建议或要易名峇都交湾一事,讲述历史,并且表达不认同易名的建议。

他说,“Batu Kawan”这名字相信是马来社会所命名,因为华社至今都没有一个本身对当地的名字。

“所以易名峇都交湾是忽略峇都交湾在槟威两地,于历史人文及经济景观发展的举止,同时也没有意会当地人民的原乡感受。”

他说,如果峇都交湾这名字是由马来社会所命名,那么易名一事也代表间接切断马来人在当地的历史。

他重申,若要重新命名,应该是在全新的地点或街道命名,而不是更换旧名称,这是非聪明人所能更改。

“峇都交湾应该保留这名字,这才能保存历史原性,是重要根据,至少它是华人祖先开天辟地的地方。”

早期义兴分舵基地

陈剑虹透露,早期威省义兴公司的分舵,是以峇都交湾为基地,当中伍文耀及许栳合两位领导来自峇都交湾。

他指出,在峇都交湾万世安庙的重修碑记上,有刻上伍文耀及许栳合的捐款记录。

“伍文耀生于1788年,可能是当时较富有的蔗糖业人,和总舵大哥文科同辈,其神主牌一直都设在义兴公司内,1890年后移至名英祠。”

他说,许栳合是潮安宏安村人,在1820年代开始冒起为蔗糖业种植人。

“他在1846年与伍文耀重修万世安庙,1855年与王武昌等5位潮籍领导,在槟城成立潮州公司,1860年代捐献予广福宫和重修海珠屿大伯公庙。”

“石头之友”有历史意义

陈剑虹说,峇都交湾名字相信是以自然生态为名,名字虽然粗俗,可是却有其历史意义。

他说,从字面上翻译峇都交湾的马来名是“石头之友”,但相信该名字应该是从当地许多花岗岩相连而得名。

“在槟城以自然生态命名地方不少,比如Jelutong(日落洞)就是树木的名字、Bukit Mertajam(大山脚)则是以山民来命名,甚至我们的马六甲(Melaka)也是树的名字。”

他透露,峇都交湾名字沿用已久,甚至英国殖民地都没有更改,但是如果现在更改,那么就和巫统以前要将乔治市改名做法一样!

「大智大慧者不轻易改地名」

“大智大慧的人,是不会轻易更换具有原生态的岛名或地名。”

陈剑虹认为,更换峇都交湾名字是不明智及错误做法,这一举止将引起一连串后遗症。

“峇都交湾不应该易名,而且也没有一个恰当理由更换它的名字。”

他强调,更换岛名或地名之类做法,将会后患无穷,因为这是一种没考量历史因素、人文发展及经济景观变换的做法。

他指出,易名一事将牵扯出系列负面结果,比如造成翻译上的困难、地契上的混淆、邮区等行政上麻烦。

“但最重要的是,这个举动是否将峇都交湾历史,从槟州整个历史切断?这是必须考虑的元素。”

人物背景
大专院校助教高级讲师

独立历史工作者,原国民中学行政人员,国立和私立大专院校助教和高级讲师。

编著有《马来亚劳工党文献汇编》、《槟榔屿华人史图录》和《槟榔屿潮州人史纲》。

合著《马来西亚华人史》、Historical Personalities of Penang、Penang and Its Region:The Story of an Asian Entrepot、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ercantile Personalities of Penang和《槟城福建公司》。

主编《槟榔屿华人研究》,发表三语论文40篇。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