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用对方式 从此不孤单
特约:莫淑卿
最近,看到网上流传的一则故事,有个小男孩从小学到中学,不断被同学欺负、排斥,甚至遭到谩骂,直到他的父母到学校大声询问同学们,到底他们的孩子做错什么?大家那么讨厌他!虽然如此,小男孩还是期待可以结交到知心好友,哪怕只是一位。
这个故事勾起了小时候,我被他人排斥的回忆,内心仍有不少委屈和无奈,相信被他人排斥的回忆,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虽然在人际关系里,跌得满身伤,我们还是渴望有个知心好友,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彼此一起上课,一起到食堂,一起上厕所,无所不谈,那画面多美丽啊!
可是,留在我回忆里的,却是在人际关系里跌倒受伤的自己,封闭了真心,只为保护自己,希望不需要为友情再次受害。在那时候,毫无能力的自己,也只能以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也一并把渴望有个知心好友的心冰封起来。
现在是科技抬头的年代,人人都是“低头”一族,每个人都用心经营虚拟世界的自己,那个世界的自己经过包装,展现出好的一面,隐藏不足的地方,甚至在那虚拟世界里,人的互动也可以经过修饰。比起直接面对,虚拟世界更安全,也因此每个人都躲在虚拟世界里,真实的互动中发现的真善美,也越来越稀薄了。
四种姿态看人性变化
我们越希望得到友谊,渴望自己可被接纳,却出现被拒绝的状况,导致自己更受伤。同样的,也因为担心会受伤而躲进洞穴,减少和他人往来;或者改变自己来迎合外在事物,发展出自我保护的姿态。在萨提尔的《与人接触》里,提到的就是讨好姿态、指责姿态、打岔姿态和超理智姿态。
回想起自己,当他人要求帮忙时,我不敢拒绝,说“不”对我来说是艰难的事,我宁愿委屈也要避免与他人冲突。我是典型的讨好姿态,害怕冲突,担心冲突后会影响彼此的关系,因此努力维持表面和谐。当我越努力讨好身边的人,自己也越来越渺小。
那时候,最不能面对的就是权威型的人,尤其一起共事,总觉得有支手指不断指责自己,无形中变成很大的压力;也面对过处事态度要求公正,事事都要理据,与他共处好像跟电脑处理事情,缺乏人情味。还有一种是表面开心,总和你东扯西扯,当和对方讨论事情时,总谈不到要点;没错,他们分别是指责姿态、超理智姿态和打岔姿态。
与人接触不带荆棘
《与人接触》里,萨提尔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人际中,各种不同的四种表现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反思自我和他人互动的模式,接着去觉察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习惯的想法、语言是如何影响人和人的联系,并提出简明、一致性的沟通要素,肯定地告诉每个人“你是最棒的!”你身上有着无限资源,只要愿意改变,生命更自由,诚摰邀请人们勇敢改变。
在每一段中,萨提尔都用充满生机及接纳的文字,让浸浴在其中的读者,清楚看见自己的盲点,但心情却是平静的,她像温柔的慈母,张开双臂等着你改变,但只是邀请,并不强迫。
书里没有太多理论,没有太多分析;萨提尔简单的文句中,充满令人感动的觉察和接纳。在这本书中,她用她的文字对与人接触的方式,做了最恰当的示范,只要带着爱、关怀和体恤,我们也可以重新感受与人接触的美妙!
达到良好沟通的方法,在于了解如何与人接触。每个人都有眼睛、耳朵、感觉、言语、思想和行动,使我们得以与自己及他人接触。萨提尔在书中将重点放在如何掌握沟通要素、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方法,以及如何改变自我。本书将引导人们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产生转变,以简明的措词,使读者运用这些原则,打开人生各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