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盲大學生不依賴 寄宿生活學會自立
獨家報導/攝影:蔡愛卿
(檳城16日訊)以優異成績被澳洲南澳大學錄取的21歲巫裔全盲大學生拉茲蘭,是國內少有能夠獨立生活的視障人士。
原來,他從小學開始就展開寄宿求學生活,造就在日常生活中自立的習慣。
拉茲蘭目前正等待到澳洲讀大學,儘管獲得南澳大學錄取,但由于無錢深造,聖尼古拉盲人院特為他召開記者會,向社會人士求助。
幸運的是,他很快獲得明訊電訊公司贊助全額獎學金,也得到社會人士的一些援助,使他不必擔憂未來兩年的學費及食宿費用。
拉茲蘭將獨自前往澳洲求學,但除了擔心適應不了冬天的寒冷天氣,其他方面倒沒太多的憂慮。
常常獨自出行
他受訪時說,從小學開始就在寄宿學校求學,沒有跟父母住在一起,因此很早就學會照顧自己。
他說,小學寄宿時還有人幫他洗衣服,上了中學后,就必須自己洗衣服了。其他如收拾房間、折衣服、購買食物等,都不必別人幫忙。
拉茲蘭目前與家人同住在威省麥曼珍,從周一到周五,他都會從威省的住家搭巴士,到檳島聖尼古拉盲人院。每天清晨6時30分左右,就從家裡出門,步行約10分鐘到巴士站等巴士。
他先搭巴士到北海碼頭后,坐渡輪到檳島。在檳島碼頭搭巴士到光大,再換另一輛巴士去聖尼古拉盲人院。
他說,如果巴士準時,約8時就可抵達目的地。但有時候巴士不準時,要9時30分才能到。
拉茲蘭常常獨自出行,家人並不會為他感到擔心。
他說,他從小就是如此,唸完中學后,更是常常外出,探索新的地方。反而,他不喜歡與視力正常者一起出行,因為這樣的話,他就無法真正探索一個地方的細節。
設施缺完善跌倒平常事
一個完全看不見的人卻能“趴趴走”,拉茲蘭坦言他其實常常跌倒,尤其來到陌生地方時。
由于我國沒有對視障者友善的公共設施,拉茲蘭出外時,往往處于陷阱處處的環境,跌倒有如家常便飯。
他說,有些地方沒有行人走道,就必須走在路邊。而路邊常常有交通工具停放,阻礙去路。路上的車子開得很快,他還得小心以免被撞倒。
拉茲蘭說,自己是喜歡探索的人,因此不管是哪裡,只要想去的,就會想辦法靠自己的能力去到那裡。有時候,也與其他視障朋友出遊,一起分享探索的樂趣。
他也喜歡嘗試新事物,即使盲人難以駕馭的事也試過。例如試過騎摩哆,當然后座必須有個視力正常者,為他指點方向。
詢及獨自出行這么多次,是否曾經遇到壞人?他說,幸運的是至今都沒有,但曾遇過感覺上不懷好意的人,便扮做不知情,然后借故離開。
說出方向明確指路
你知道如何為視障者指路嗎?明確說出方位是很重要的,如果只說“這邊”或“那邊”,視障者可接收不到訊息。
去陌生地方時,問路是拉茲蘭常常必須做的事。他說,很多人不懂如何正確為視障者指路。一般上,我們為別人指路時,可以用手指出方向並說“這邊”或“那邊”,但對視障者來說不管用。
他說,視障人士對東南西北及時鐘指針方向的概念很清楚,因此為他們指路時,必須清楚說出是在哪個方向,例如“向東行走”,或“往12點方向走”、“那地方在3點的方向”,他們就明白了。
拉茲蘭說,左邊和右邊也是常出現誤會的。因為問路時往往是面對面,對方所說的左邊,卻是他們的右邊。如果沒問清楚,就會往相反方向走了。經驗豐富的他,一定都會問清楚是哪一方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