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蝶廣場事件后,民間有積極塑造正能量的一面,也有潛在不滿與怨恨的一面。
正能量積極通過生活中各民族融洽相處、互相尊重,來說明騷亂分子只佔極少數,真正大多數人都熱愛和平、珍惜和睦共處。
但在網絡世界另一端,你依舊可以看到不少文字在細說著不滿與怨恨,只要遇到有人“煽風點火”,就可如同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即使當權者、政治領袖及警方如何老調重彈,強調“沒有人能超越法律”、公平、平等、警告民眾別玩火,也無法否認此事實。
那要如何才能安定民心,讓民眾相信和睦共處的正能量之余,更相信作為維護社會安寧的警察部隊,有絕對能力維護那天下太平的畫面?
又或者,要如何讓民眾相信,那些在權力邊緣的高官顯要,有決心與意願讓不同民族的人,都能感受到不受歧視、獲得基本尊重、權益得到保障的承諾?
我相信,你懂我懂他懂,警察高官懂,政府領袖更懂。
就如劉蝶廣場事件發生后,警方及一些政治人物把禍首歸咎于濫用社交媒體;也有社團領袖、關懷此事件的個人發出呼聲,吁請不要散播種族言論,但我相信更多人也在看著,擁有執法與逮捕權力的警方,還有可擬定政策的政府領袖,究竟在怎么做。
用行動維護和睦
就譬如,終于看到警方採取行動提控煽動分子,但那位在偷竊事件發生時,輕率放掉嫌犯的警察,究竟會受到怎樣的紀律對付?
再比如,當日涉及騷亂的人士中,警方成功揪出多少人,有沒有揪出涉及在背后煽動民眾情緒的主謀?同時,是否成功通過司法程序,讓這些人都受到法律懲罰?這些,則在觀望中。
那政府高官與一些政治領袖呢?他們在痛罵濫用社交媒體之余,有沒有展示決心去探討及設法解決騷亂背后的根源,去了解為何極端言論擁有市場,哪怕只佔少數?
我們需要民間的自覺性來展現正能量,也需要權力者用行動來展示維護和睦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