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韋材:城人五味──中餐西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吳韋材:城人五味──中餐西餐

新加坡作家,80年代初背包環球旅行后開始專業寫作,著作二十余冊,其中《背包走天涯》系列最受歡迎。現從事旅游帶團、樂活指導、寫作。

每當站在歐美一些偉大建築物、博物院、美術館之前,我就覺得西方文化確實讓人迷惑。



那麼美輪美奐的氣派,如此大手筆,為何洋人吃的藝術,千年來仍停留在香腸、烘餅、意粉、炸雞、漢堡包、豬扒牛扒之類,如此粗糙的框框裡?

真是委屈了,但也真難得。

就靠吃火腿蛋和一團馬鈴薯泥,就能有莫奈、塞尚、馬蒂斯那樣的藝術家;羅素、沙特,甚至愛因斯坦這樣的思想家?或經年滿足于一客芝士烘意粉,也能畫出整個教堂天花板上的《創世紀》?



洋人的味覺,其實幾近原生態:魚肉炸成干淨方塊,再配些單調薯條,就一餐。或一方整齊規矩的肉,煎熟上碟,謂之“扒”,又一餐。

別以為法國人就超凡脫俗,食物在碟上排得似藝術構圖,醬料澆得如印象派名畫,板斧也就那幾下;法國菜除了價錢,也沒啥刺激!

當洋人開了唐葷,那才叫震盪。他們舌頭恐怕除了接吻,就從沒有過如此高的快感過;煎、煮、炒、蒸、燉、燜、煲、煸,各項廚藝講究,葉赫拉拉氏大可亡國,但御膳房仍在天天變戲法。

老百姓的廚房也從沒有不可能發生的事:恐怖動物內臟,吃錯好過放過;它們鹵熟了撈上來,就像一件件泡到發黑的標本。臘魚臘鴨臘肉更精彩,肉色幾近馬王堆女屍。

華人湯鍋內永遠埋著秘密,湯味越好,鍋裡就越是臥虎藏龍,湯料撈出來,洋人或許會休克。

木乃伊般的鹹魚,拍大白鯊用的大魚翅道具,就連皮蛋都能令洋人瞠目乍舌。

一位德國朋友初見魚丸,注視良久,忍不住問:你們的魚究竟能有多大?我們的魚從沒下過那麼大粒卵!

有次帶了一包海南雞飯回家,給一位瑞士朋友嘗嘗,他吃后一臉疑惑:“謝謝你,真好吃,但請告訴我剛才吃的,是一種鳥麼?”

難怪,一流華人名廚,都能在歐美買房子收租!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