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探尋阿公身份之謎

特約:張吉安

沿著立園、自立村、赤坎古鎮,尋訪矗立于田園的碉樓群,碉樓發展局職工用開平四邑話跟我暢聊:“你阿公,落南洋前,也許在這裡牽過牛,耕過田……”

眼前歷經百年風霜的碉樓群,今日貴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殊榮,誰還會去緬懷那一磚一瓦,都是當年渡海的金山伯、南洋客,在嘗盡血淚拼搏后,換來的苦旅鄉愁?

此行探尋阿公的祖鄉,幸得廣州紅豆粵劇團副團長一路牽線,獲得開平市文化局和外僑局的協助,答應全力以赴尋找阿公身份來歷,雖然這不是一件簡單任務。

在我3歲那年,阿公就離世,對于他的二三事,全靠阿婆的闡述,我腦袋匣子最深刻的,總是聽她邊拭淚邊說起阿公被賣豬仔的經歷。1920年代,因中國內亂、旱災,阿公與村裡的老鄉走了幾天的山路,來到廣州碼頭,買了船票卻被騙上了豬仔船。破陋的船艙擠滿了百多人,船主為了避免有人跳船潛逃,在每人腳上銬上鐵鏈,早晚只供兩碗粥水,根本填不飽肚子,渴了沒水喝,也得想辦法,吃喝拉撒都在這惡臭的環境裡。途中有人染上霍亂,就被切斷腳鏈,扔進大海,生與死,全聽天由命。

這條船經歷了暴風駭浪,航行一個多月才登陸石叻坡(即新加坡),下船幾天后幸得南洋同鄉協助下贖身……阿婆老是說,要不是中國生活撐不下去,誰願意賣命離鄉背井?阿公的命是撿回來的,你們這些孫輩要好好在這裡活下去。沒想到,在阿公踏上不歸途的九十多年之后,孫輩攜著他的遺像返歸故土。

碉樓,移民史活古跡

2007年6月28日,在紐西蘭基督城召開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開平碉樓與村落”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一,這段長達8年的申遺之路,有別于中國其他353處的入遺古跡,最初由開平市當地居民、大學學者、學生、文化工作者等群體自發進行口述記錄,其中一個幕后推手就是譚偉強,目前是開平市文化局局長。

“開平碉樓並不像其他申遺成功的古跡,原本已是旅游景點,或者是政府致力保護的區域,在這之前,除了在地人,根本沒人知道開平碉樓是何物。”譚偉強回溯,身為開平土生土長的孩子,從小就看著部分斑駁的碉樓長年失修,人去樓空,長大后在媒體工作,很想為這些有故事的古跡做些事情。于是,在2000年與當地的學者,向當地市政府發起提呈搶救工作,逐一記錄每座建築的年份、背景、創建人的身份。+演變到后來,還委派大量大學生加入陣容,循著族譜線索飛往國外尋找后輩,嚴謹的口述記錄,缺一不可。

“我常跟人說,開平碉樓不僅僅是屬于開平市民的,他是屬于移民歷史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漂流在外的華人,造就的文化驕傲,遍佈開平市內15個大小鄉鎮,目前尚遺留1833座。在歷史上,開平處于台山、恩平、新興和新會四縣之間,隸屬三不管區域,長期面對土客戰亂、農民起義,土霸山匪惡名昭彰,另加地勢偏低,河川圍繞,一旦遇上暴雨颱風,洪災便肆虐,到了19世紀中葉,迫使大量開平人渡海到美國、澳洲、加拿大、南洋一帶謀生,展開了中國史上最具規模的遷徙血淚史。”

具防盜自衛功能

言談間,譚偉強一再強調,開平碉樓是人類移民史冊上的活古跡,皆由當時在國外苦拼的僑民,紛紛將血汗積蓄寄回開平造福家眷,建設村落,然而卻不幸地招來土匪洗劫。

于是,一座座碉樓矗立于鄉間田埂,除了落戶宜居,也具有防盜自衛的功能。這是長期在歐美或殖民環境生存的僑民,在當地吸取了西式建築風格的牢固和審美,將歐洲哥德式碉堡、葡萄牙的騎樓、希臘式的柱廊、中國嶺南匾額和雕飾融匯一體,拼湊出中國南方獨一無二的標誌建築。

民國古鎮大電影

有別于其它中國的旅游熱點,開平的雕樓、村落以及周邊的古鎮,並沒有在“世界文化遺產”的冠名下,湧入太多國內外游客,在某程度上,暫時逃過了旅游開發和改造的擔憂,然而,近期真正讓開平名氣開始遠播的,卻是兩部蜚聲國際的電影,一部是姜文的《讓子彈飛》,另外一部則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

“或許這裡的人流量不多吧,電影拍攝都很順利!《讓子彈飛》在中國的票房突破7億人民幣,《一代宗師》在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橫掃千軍,很巧,這兩部在開平取景的電影,都在商業和藝術成就上取得輝煌成績!”開平雕樓發展局總經理周洽強,一談起兩部電影的成就,就眉飛色舞。

距離開平雕樓村落大約20分鐘車程,來到一座民風淳樸的老城──赤坎古鎮,是由鳴啼州的關族和司徒氏族,在清順治年間建立。直到1926年,兩族人合力籌資引入大量歐式的建築材料,沿著潭江河畔創建了騎樓,目前鎮內仍保有逾600座,仿如與世隔絕,維繫著居民的原生態生活,保留著民國風貌。

“當年王家衛深深癡迷這座古鎮的一景一物,在他眼中,根本就是渾然天成的民國原貌,這裡的嶺南與歐式合一的建築風格,幾乎沒有被改造過,簡直是民國建築藝術的戶外博物館!所以,王導一口氣包下赤坎影視城長達三年,慢工雕琢他的作品,一直到《一代宗師》上映之后,才重新開放。目前,“赤坎影視城”獲得王導的點頭,仍保留著故事的主場景,如葉問的私宅、祖先堂、練功房、金鏤、佛山旅館等。”周洽強回溯。

訪問結束,往赤坎古鎮溜達串巷,忍不住掛起相機捕捉懾人心魄的景物時,有不少老街坊投以好奇的眼光,霎那,我才赫然發現,石路上僅有一個異國旅人的怪誕行徑,偷窺著日與夜的老城。

愛在他鄉的開平人

自2000年開啟了開平雕樓的申遺之路,追尋上世紀散落在他鄉的開平人口,成了當地政府的另類任務。根據當地外事僑務局的人口普查,開平人口有68萬,但居留在國外的75萬人,估計分佈在67個國家和地區。

阿公的身世,終究在我回國前,無法尋獲一個圓滿的答案。當地外僑局答應會繼續尋找他親屬的下落,而他倆的遺像,永久留在開平。唯一的小確辛,九十多年之后,身為孫輩能帶著兩老的遺願,尋訪他們生于斯的土地,聽了很多淒懷的人與事。在途中,不斷有人問起我的身份:你是開平人嗎?是中國人?是華僑?

阿公張忠德、阿婆茹阿玉、開平碉樓、水口沙岡、赤坎古鎮,再見。

我的鄉愁,在馬來西亞。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