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影 顧左右:妖言補漏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顧影 顧左右:妖言補漏

《捉妖記》中國上映,短短4天就創下約3億4400萬令吉的票房。大家知道,中國有不少爛片竟賣大錢的慣例,而《捉妖記》雖然不至于淪為劣等貨色,可是硬指它為佳片也沒有必要。本片搶鏡頭的角色是王子妖娃,只是出鏡一多,新鮮感頓失,便開始有點在裝可愛了。



當然,它的成績未能更好,或許要考慮及一個原因,即本來的男主角柯震東呼麻,被迫換角成了井柏然之慘狀。重拍救火,制作公司額外“補水”注入約1億7200萬令吉。說要考慮,實在是有時補拍,擁有了較多創作冷靜期和距離感,使到有些受害片子反而可能因禍得福,不見得一定比原版差。

聽說該片老板有意等電影快下檔時,要去申請柯震東版《捉妖記》上映,計劃同1部不同版賺2次。對此例很感興趣,在電影教學上而言,觀賞兩個版本,將有許多對比研究上的可能性,有助打破某些創作迷思,例如補拍總被認為遠遜于原版等。

因此,不止希望有兩個版本上映,更希望有兩個版本的數碼影音光碟在市場推出,以供個案檢閱。



除此,《捉妖記》還有點可以留意的,乃它于對白上的新實踐。不能說是創作,因為這種做法早在其他西片出現過了,只是一直未在華語片里大量有規劃亮相而已。

對了,指的是片中妖怪“異國”語言的運用。華片中,最大膽的對白採用方法,不外乎方言、外語,以及華語夾雜在一起。而容許不世存的對白在片中大肆現身,西片中最著名的成功例子非《魔戒》系列莫屬。然而,它也並非始作俑者,若沒弄錯,史丹利古柏力克執導的未來科幻片《發條橙》(The Clockwork Orange)就比它更早使用。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