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孩子別急 我們一同慢慢飛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學習現場.孩子別急 我們一同慢慢飛

報導:方俊心
攝影:練國偉



當我們苦心積慮,希望孩子在某些領域有更好的表現,特殊家長的要求可能是那麼卑微:希望他能靜靜坐下來。

孩子啊,這裡有人要為你編織羽翼,有人要教你分辨陰晴不定的天象,你慢慢飛,不要急。

有段時間,我時常在電梯裡遇見一位孩子,約莫十一二歲,有時喃喃自語,旁人絕聽不出他在說什麼;有時不斷甩動雙手、搖晃身體,甚至把衣服下擺上拉套著頭,站在電梯裡。



某程度而言,他的行為使一些人不安,但更顯不安的,我想是他父親。偶爾不小心把眼光投到父親臉上,會發現他總緊繃一張臉,眉頭深鎖,雙手抱肩,不知在想什麼。有天聽說那孩子趁電梯門打開時把一個酒瓶扔了出去,正好砸到一位婆婆的頭,自那時起到現在,我就再也沒看過那一家人了。

無法不聯想到那孩子可能是特殊的。雖然“特殊兒童”、“自閉”、“過動”等名詞已不是什麼新詞彙,但擁有最強大動員能力的官方並不積極,連最基本的統計和檢測宣導也或缺,民間百姓只好自己動員。力有未逮的地方,依然有家長活在陰冷的地窖中,長年不見天日,孩子缺乏及時教育,錯過了糾正或學習的黃金時間。

溫婻媖老師是檳城“恆.愛特殊兒童培訓中心”(以下簡稱恆愛)的創辦人,恆愛的成功,讓她有信心把經驗帶到吉隆坡來。她教導特殊家長,使他們明白如何協助孩子;也匯集家長的力量,推動互助團體成形。

以為接受了
最后仍無法接受

溫婻媖老師把她到吉隆坡的消息放到面子書的那天,連續五個小時內,詢問來電不曾中斷。礙于只能短暫停留,7月中旬這一次,她只接見了九位孩子,一天三位,每位兩小時左右。

採訪安排在此行最后一位孩子。三歲多的同同(化名)從大廳進來,十分活潑,活蹦亂跳,嘴裡一邊“beh beh beh”“wee wee wee”唱歌。看起來跟別的孩子無異,直到我從他身后摸摸他的頭,他既不回頭,也不看我,可說是毫無反應,幾次皆然,我不得不對上天的安排低頭。

溫老師問媽媽Anne(化名),用一到十表示妳能夠接受同同的程度,一是最不能接受,十是最能接受,妳是幾分?Anne臉上的憂愁沒有散去,擠出的笑容是苦澀的:“每次我接受了,看見他的一些行為,又覺得不能接受。”

溫老師接著又問,那妳希望孩子能學會的兩件事情是什麼?Anne的笑容蒼白了:“能靜靜坐下來,和學會講話。”

在接下來至少二十分鐘時間內,同同的哭聲充滿了整個房間,哭得非常淒涼。

有什麼辦法
能正確幫助孩子

Anne今年32歲,在面子書的“雪隆特別孩子父母互助會”裡看見溫婻媖老師來吉隆坡的訊息,就決定要帶同同跟老師見面。

“兩歲半時,同同還不會叫爸爸媽媽,不看你,叫他也沒有反應,”那時她就覺得事情不是那麼對勁了。他們先到政府診所(Klinik kesihatan),診所醫生說同同可能是自閉和過動,寫了推薦信讓他們到士拉央醫院去,經專科醫生檢測,同同確診為自閉和過動。

打從十月懷胎起,父母就想像肚子裡的小生命將來會如何,是成就偉大事業嗎?還是平凡踏實?絕少人會想到“特殊兒童”頭上來。Anne是勇敢接受現實的媽媽。“知道診斷結果后,我沒有懷疑診斷可能出錯,我覺得應該就是醫生說的那樣。”

不過,自閉或過動究竟意味什麼?這兩個名詞,她先前連聽都沒聽過。儘管報紙上偶有特殊兒童的消息,但不知道孩子有這樣的症狀時,誰又會去在意那些訊息呢?

擔憂、無助、難過等情緒浮上來,有時以眼淚抒發,但時針從不停止轉動,不管是在我們快樂或者傷心的時候。

為了更了解孩子,以及可應對的方法,Anne時常上網搜尋資料。“后來我才發現,原來網絡上有很多,比如媽媽寶寶網,都會提供孩子成長的資訊,如一歲時孩子應該要會做什麼了,會睬你,會叫爸爸媽媽,講幾個單字,”這些都可作為孩子發展的參考。

然而這裡同時埋下一個伏筆,我們這年代何嘗缺乏資訊?不過是缺乏分辨資訊的能力罷了,當真假參雜,是非錯綜,在缺少專業指引的情況下,誤採錯誤訊息,可能反而比什麼都不做還糟。結果,原本只是要好好地走一圈就好了,卻憑空多了好幾條冤枉路出來,時間、精神、金錢,白白虛擲。

Anne的路才剛開始,從診所到醫院,從醫院到感統治療與教育,再到溫老師,“我們希望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孩子。”

陪伴特殊兒童
有下課但無放學

試想想,你昨晚太累了,一覺到天亮沒有更換過姿勢,結果今天頸項不知哪根筋不對,酸痛得要命。你很想不斷地扭動脖子或用手搓揉,讓它感覺舒服一點,卻有人抓住你不允許你動,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能夠想像到的話,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特殊兒童會一直重複旁人不能理解的行為,因為那樣做會讓他們感到舒服,不那樣做就覺得很難受。

溫婻媖老師讓同同坐在桌前,同同一邊扭動身體,一邊揮舞雙手。他想要離開位子,但被老師阻擋著出不去,老師還用單手按著他一隻手,不讓他亂揮,空出的一隻手就請他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

顯然,同同對這樣的安排很不滿意,馬上就哭了起來,越哭越大聲,臉頰漲得通紅。但與此同時,他願意配合老師完成一些任務,比如把紅球配對紅色框,藍球配對藍色框……哭得太淒慘,眼淚掉下來了,就伸手擦拭。溫老師前后更換了好幾種玩具,用以觀察及測試同同的五指神經靈活度。

她一邊跟同同活動,一邊跟Anne指出她的教學方式:“妳看到我怎麼讓他坐下來嗎?”“他可以一邊哭一邊做(完成老師的要求),證明了他是可以坐下來,可以學習的”等等,老師說得很多很多,Anne的手飛快在紙上舞動,抄下老師教學的重點。

桌前活動完成后,溫老師接著跟同同進行肢體活動和兩人互動的活動,雖然同同的哭鬧聲還是間斷地響起,有時老師讓他到外頭走一圈,或跟媽媽撒撒嬌,他的情緒又恢復穩定了。兩個小時下來,房間裡像是經歷了一場大戰,老師跟Anne都略顯疲態,但是一“下課”,同同就恢復原本的性情,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在房子裡東奔西跑,有用不完的精力。

恒愛模式成功
複製關愛到隆雪

任憑旁人如何說“理解”,這份理解總不會比過來人來得感同身受。溫婻媖老師有一個兒子,疑是生育過程缺氧致使自閉降臨,八年前,她跟九位特殊家長共同創辦了恆愛,大家互相借力,為特殊兒童點燈。

在那以前,他們時常聚在一起陪孩子活動,直到碰上兩位走投無路的家長,一個家貧,想要給孩子進行檢查,但單次檢查就得花他三分之一的薪水,而且醫院排期排很久;另一個則育有暴力的過動兒,老是遭學校退學,已經到了無處可退的地步。“有錢的人可以看專科,上好學校,但沒有錢的人怎麼辦?”

于是他們就決定,十位家長不如一人認領一份工作吧,有人當財政,有人當秘書……恆愛就此誕生了,目標是教導家長教導自己的天使。除了以經驗為基礎,溫老師還特地到台灣取經,整理后再把它們傳授給義工和家長。至今,恆愛裡約有96個孩子,60個義工。

“恆愛模式”的成功,讓溫老師有信心把它“複製”到吉隆坡來。七月先接見九位家長,八月再接見十幾位,要是這些家長願意,他們將組成一個團體,除了分享養育經驗,也便于動員,溫老師將不定期給予培訓,讓這份愛開枝散葉。

小資訊

恆愛面子書專頁:恆.愛特殊兒童培訓中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