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爱,飞越高山大漠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心见闻.爱,飞越高山大漠

报导:李毓康
摄影:岑家豪



爱,是不分肤色、人种、疆域与国家,尤其是在纯真孩子身上,更能感受到那自然诚挚的感动。

由台湾慧礼法师创办的国际非营利组织“阿弥陀佛关怀中心”(Amitofo Care Centre,简称ACC),在非洲已兴建好孤儿院与学校,助养、教育非洲失去双亲的孤儿,同时也教导非洲儿童中华文化与武术。

莱索托ACC“圆通学校”院长吕月霞受访时表示,ACC以弘扬中华文化、大爱精神为宗旨,藉“感恩之旅”巡回表演,目的是向广大华人社会助养者传达感恩情意,感谢他们的关怀及支持,让非洲孤儿得以温饱,并且有机会接受教育。

ACC特组织院童们,透过所识所学,以艺术及文化呈献表演节目,包括非洲歌舞、华语歌曲、中华武术等,进而为非洲孤儿筹募建设、生活与教育基金。



以往的演出,都是综合形式,唱歌、跳舞和武术,但今年的表演有所不同,请来了本地著名导演何灵慧编导,并以舞台剧方式呈现,把慧礼法师行愿非洲的过程搬上舞台,让大家以视觉解读这段大爱之旅。

“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业,他们都选在‘寒假’出国表演,除了可以帮助孩子开拓视野,亲身感谢捐助之人,也希望孩子们体会这种善心,万般珍惜,日后更要努力学习。

路尽管崎岖难行,尽管坎坷不平,即使高山横阻,大河难渡,沙漠阻隔,此时只有前行,没有抱怨;此时只有承担,没有委屈,这就是慧礼法师“行愿非洲”的大决心。

培养接轨世界的现代人

从台湾举家移民到非洲的吕月霞笑言,小时对“为人师表”有着美好憧憬,接触佛法以后,有机会真正为非洲孩子的教育而贡献,她与家人商议后,决定深入非洲接受这次挑战。

“做了院长,执行职务,才真正了解法师的一步一艰辛,很难想像他是如何一路走来的?非要大毅力和大爱才能坚持到底。”由于政治、文化、地区等因素的限制,ACC的扩展遇到很大阻力,“可以用步步为营来形容,有些情况不是靠体力就能完成,需要非凡意志力和信念才能坚持到底。”

她解释,ACC的院童目前有180位左右,是透过该国的省长、社服部,提供父母双亡、有需要协助的孩子名单,年龄介于4至7岁之间,然后,再由志工们实地去家访了解,确认之后,再经过地方酋长及议会的签字,带回ACC照顾。

为了避免孩子长大后再被带回家(出嫁或放牧),目前他们正在争取法院的公证,取得监护权,以确保孩子能接受完整的教育、成长。

院童日常生活所需各项用品与教育,都是由院方提供,直到院童年满18岁,之后,他们可选择返回家乡,或是继续升学与就业。

“除了看顾,ACC更重要的是提供院童发展所需的教育,因而成立自己的学校──圆通小学及圆通高中,除了教授莱索托教育部所规定的教育课程,还教他们学习中文、功夫与梵呗,为的是让他们以当地文化为根本,以中华文化为滋润,培养出有国际视野,能与世界接轨的现代人。”

若是学校成绩优良者,院方免费资助继续升大学(在国内升学或是在国外大学深造)。

山深水缺,但他们并不穷!

“从创办至今,院区生活面对最大的困难是缺水问题。虽然已请凿井公司挖了三口井,却因为不是水源地 ,一直无法解决用水问题。”因此,当地志工每天都需要开着货车到山下载水,来来回回数趟,加上油资不便宜,可说是“滴水如金”。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长途跋涉到深山区家访,“当时听人说那孩子的家在深山里,我们从中心出发,坐了好几个小时,车途崎岖不平,直到一处山崖边,车子停下了,当地导游说必须步行,那时下车后发现并没有路了,导游指著对面的山坡,看着我们笑说,越过山坡就到了……”当时志工们傻眼了,望着山下的深谷,对面重山无言,最后,还是咬紧牙根走过去。

“到了那个部落,才明白什么叫与世隔绝,所有生活都是原始从简的。”然而,不管多么不容易和辛苦,想到孩子能有机会快乐高兴地上学,赖在你身边撒娇,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在院区内的工作人员,台湾人、华人和莱索托人都有,因而沟通和彼此文化的学习和尊重,是每个人在照料孩子之外,重要的工作和学习。

另外,院长和老师们透过保姆日志和每周会议,彼此了解、沟通,互相学习。“在非洲,不论目的是什么,都要放下身段,学习理解和尊重该地文化,然后,才能将所知所学分享。”

许多人都说非洲很穷,但在莱索托,我看到的是她们干净整洁的生活习惯,极具感染力的快乐笑声,以及乐于分享和互助的性格,每当听到她们那发自内心的快乐笑声时,都会忍不住要问:到底穷的是谁?

苦学,练就文武才艺!

慧礼法师让院童学中英文,练少林武术增强体魄,读经书、唐诗和宋词,也传承母语与原生文化,孩子们并没有舍弃原生文化,反而增加多元语言与文化的学习机会,爱心无国界,让这群孩子改写生命的新页、点亮未来希望。

武术教练陈彬来自中国,受聘来到莱索托ACC教授院童少林功夫,“当时年轻想长见识,有机会到非洲做社工,便抱着用一年时间体验的心态,来到莱索托ACC,但接触院童、融入中心生活后,想不到一待就四年了……”

他直言,慧礼法师要孩子们学武,为的是造就他们一身好体魄,提高免疫能力,对抗传染疾病。

他表示,孩子们接受当地国家的教育,一样也没有少,只是在ACC多了学习中文、佛法、少林功夫,在用心培养下,这些小朋友也感受到大家对他们热切期待,所以,像少林功夫这么艰难困苦的武术才艺,他们都能咬著牙含着眼泪练成;对学习中文和佛法,也是如此。

从一个城市人的角度去看,陈彬在孩子们的身上看到认真生活的态度,从小负责自己的起居饮食,珍惜每个学习的机会,“艰辛的生活条件,造就了他们的坚忍,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是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醒觉,不能做到的事。”

祝福这些孩子

ACC的每位孤儿都上圆通学校,接受国家规定的教育,素食、学佛、懂中文、学功夫,中华文化和佛法的注入,造就了他们懂慈悲、有智慧,珍惜当下,认真生活。

或许孩子们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作息规律的薰习下,小朋友看来无形中流露出异于一般孩童的特质。这是记者接触他们后的第一印象。

在采访中与几个孩子闲聊,初时他们紧张又拘束,当记者提议来个自拍大合照时,孩子被拍照吸引了,突然热了起来。看似简单的转变,却让人深切感受到他们的赤子纯真的心。

ACC院童个个纯真活泼又可爱,只要吃颗糖,就能满足半天。因为纯真,即使没有玩具,在地上画画或是玩泥巴捏土人,照样开心。也许,因为纯真,未受过多的文明薰染,他们反而更容易吸收多元文化的养分。

只求温饱和教育

当问到他们在中心的生活时,活泼的地米第一时间回答:“可以吃饱!以前在部落时常挨饿,只求今天有得吃,到了明天才打算……”比较稳重的地朗接着说:“还有可以上课,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听了不约而同地点头。

记者看着他们,心里沉默地想:“温饱和教育,不是一般小孩的基本权利吗?对于他们来说,这反变成是一种奢求。”想着不禁心酸起来。

随着话题打开,地道、地娜、地牧和地德也掺和进来,听着他们用流利华语谈到中心的生活、兴趣、活动和志愿,大家对未来都有着清晰的目标。对于最大只有11岁的孩子而言,那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啊!

“我们每天早上4时45分起床,梳洗后便进行早课诵经、练武,接着学习不同项目课程,打扫、洗衣、晚课……”他们生活规律而充实,从他们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喜悦。

虽然谈话的时间不长,记者却真实感受到他们是幸福的。

想到ACC院童活泼可爱地成长、志工们离乡背井,远赴异国默默辛勤付出,这种无私的爱,让非洲黑土地重燃希望。眼前的一切,谁说非洲是不被祝福的国家?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