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受恩終生回報 窮小孩長成慈善家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一次受恩終生回報 窮小孩長成慈善家

(北海28日訊)小時候經歷無家可歸及沒錢吃飯的日子,讓他深深體會“施比受更有福”道理﹔北海慈善家陳亞操以個人名義,成立“陳亞操夫婦慈善醫藥基金”,14年來助人無數,造福逾700名各族貧苦病黎。



慈善基金成立初期,每月會分發各250令吉予2名病黎﹔隨著物價高漲,義款數額增至每人300令吉,目前每名病黎領取的慈善金是500令吉。

基于近年來尋求協助的病黎人數日益增加,陳亞操也在本身農曆7月生日和妻子黃柑枝的農曆2月生日期間,各撥出1萬令吉慈善金予20名病黎。

7歲街上兜售糕點



陳亞操(85歲)受訪時說,小時候家境清寒,他與3名兄姐都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因此深深體會窮苦人家的生活和窘境。

他追述年幼時曾度過無家可歸和沒錢吃飯的日子,尤其是5歲那年,屋子曾因一場風暴而倒塌,生活非常艱難。

那時候,他對上天許諾,若一家人度過這次難關,將來長大必定努力賺錢,幫助其他貧窮人家,回饋社會。

陳亞操7歲時就開始幫忙媽媽,到街上兜售糕點,賺錢幫補家用。

“那時候,我只是窮小孩,提著破爛籃子在街上賣糕。有一次遇到一名好心人,看我辛苦,一口氣幫我買下所有糕點,讓我提早回家。”

當時的他非常感動,也深刻領悟了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

陳亞操2001年在北海區成立“陳亞操夫婦慈善醫藥基金,需要援助的病黎,不分種族或年齡,只需攜帶報章的求助新聞或醫生報告,到北海協和興餅鋪申請即可。

“我會盡量給予有需要者援助,協助他們度過難關。”

陳亞操提醒兒孫做善事

陳亞操經常提醒兒孫做善事,要深刻領悟“有施才有得”的道理。

目前,其兒子陳奇永負責幫忙他,打理大部分的慈善工作。

陳奇永(51歲)說,他只是盡自己能力協助父親處理慈善工作,除了他,其他兄弟姐妹也會參與,並不會特別指定由誰接管父親的慈善工作。

“每位家族成員都有責任,延續父親的慈善工作。”

出錢出力只為助人

“無論出錢或出力,宗旨都是為了幫助他人,貢獻社會。”

陳亞操從小開始努力工作,曾耕田、賣菜、養豬,到后來開創了餅乾廠。他也一直積極參與各項慈善活動,更創立慈善基金。

他說,12歲那年就開始幫忙修補村子的道路,后來開始賺錢了,就撥款捐助有需要的人。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