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二) 3公分速度 每年移動中 震向西馬
報導 : 潘有文
大馬可能發生地震,已不只是揣測,而是存在的事實,這是由於東南亞地區,包括大馬所處的地層板塊,面對來自周遭數個板塊的擠壓,一旦板塊需要釋放能量而斷裂,即會發生地震!
國內數個地區所處斷層線(Fault Line),極有可能發生斷裂情況,它和周遭的斷層皆可能發生5級以下的地震。
地震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大馬政府和人民皆需做好準備,面對地震隨時“光臨”我國。
地震線會越來越靠近大馬嗎?地質專家指出,印尼蘇門答臘一帶的地震線,每年以3公分速度向西馬移動,但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西馬才會處於地震帶。
但是,這並不代表大馬遠離地震,因為我國附近是地震活躍地帶(Active Boundary),介於印澳板塊(Indo-Australian Plate)、菲律賓太平洋板塊(Philipine-Pacific Plate)、歐亞板塊(Eurasian Plate)之間,各板塊朝著東南亞所處的巽他板塊(Sunda Plate)擠壓(Compress),大馬即身處其中。
斷層易受牽連
“當被擠壓的板塊,需要釋放其他板塊擠壓的壓力的方法就是斷裂(break)。”馬來亞大學地質系副教授慕斯達法迦瑪蘇因(Mustafa Kamal Shuib)指出,沙巴有著許多斷層帶,當板塊受到擠壓而需釋放能量,當地就發生地震。
至於西馬的西部,對岸是蘇門答臘和爪哇島,當該處板塊經擠壓而釋放能量發生地震,地理位置較遠,就不會對大馬有太大影響;反之,沙巴因沒有任何屏障,首當其衝,面對較大的地震風險。
當板塊承受不了壓力會斷裂開來,釋放先前累積的壓力(即能量),它像木棍受力時逐漸彎曲,並不會立即被折斷,直到無法承受壓力時才突然斷裂,地球的板塊面對相似情況時即是發生地震之時。
慕斯達法表示,從印尼蘇門答臘和爪哇東面向南延伸,經過澳洲北面、加里曼丹西南面,再到菲律賓東面,向北至日本東面,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帶(Pacific Ring of Fire)。
這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全長4萬公里,呈馬蹄形,有一連串海溝、列島和火山,板塊移動劇烈。
處在斷層和斷層線的地方,最有可能發生地震,我國一些地方,例如吉打的華玲、彭亨的武吉丁宜和森美蘭的瓜拉庇勞,即是例子,因此已有發生輕微地震的紀錄。
“在這些地方,有一些斷層,北部的華玲就是在斷層帶上,其他的還有武吉丁宜斷層(Bukit Tinggi Fault)、吉隆坡東部的吉隆坡斷層(Kuala Lumpur Fault),森美蘭東部的斷層。”
他指出,除了吉隆坡斷層,其他的斷層都處在斷層線(Fault Line)上,它們都在移動中,一旦斷裂釋放能量,就會發生地震。
當處在斷層線上的地區發生地震,未處在斷層線上的地帶,例如吉隆坡斷層,也可能受到波及而發生地震。
在地質學上,斷層是指岩石破裂後,兩側岩石顯著相對位移。由於地殼會在斷層處作垂直或水平相互滑動,因此在斷層處經常會發生地震。
“吉打華玲、森美蘭瓜拉庇勞、武吉丁宜、而連突等,都有地震記錄,最高達到4.2級,這些皆屬於輕度地震。”慕斯達法表示,這些發生在半島的地震帶有震感,但不會帶來破壞。
板塊變形隨時有震
在2004年印度洋發生大地震之前,西馬對於地震的感受並不強,但在這之後,西馬越來越有震感,那是由於板塊已出現變形,因此提高了西馬發生地震的幾率。
“當時的9級地震,製造了許多餘震,兩大板塊交界處,即巽他板塊和印澳板塊之間(Indo-Australian Plate),一個下沉,一個上升,互相推擠。”慕斯達法指出,它使印度洋地區第一次發生大海嘯,也改變板塊的形狀。
他表示,這種板塊間一上升一下沉的地震是俯衝型地(Subduction Earthquakes),又稱大逆沖型地震。
目前,已發生且有紀錄的地震大多數這類地震,在地質學上也稱之為“隱沒式地震”,當大陸板塊重疊時,即會出現這類地震。
地質災害釀人命傷亡
沙巴神山發生5.9級地震,屬於中級地震,理應不會有太大傷害,但卻造成多人死傷;地質專家慕斯達法表示,地震並不會直接造成傷亡,而是地震次生地質災害(Secondary Effect,或稱次級效應)所致。
強烈地震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壩河堤決口造成水災、震後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引燃火災、爆炸或造成毒氣洩漏等,皆是地震次生災害。
“如果5.9級地震發生在沙巴一般居住地區,可能只有震感,帶來不大的災害。”但是,慕斯達法指出,神山地震引發土地滑波(Landslide),許多大石滾下,擊傷或擊斃登山人,這是造成人命傷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土地滑波後,泥土或石頭囤積在河流中,造成河流泛濫,形成水患,衝擊民房,這些地震次生災害皆會威脅人命安全。
“所以,地震不會殺人,副作用(地震次生災害)才會奪人命!”他強調,如果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地地區,建築物設計不佳,發生屋子架構掉落或坍塌,也會造成人命傷亡。
板塊正面衝撞威力懼人
今年4月25日在尼泊爾發生的地震,屬於另一種類型,它並非板塊之間上下重疊的“俯衝型地震”,而板塊之間正面碰撞的聯合地震(Coalition Earthquakes)。
“當地面對印度和喜瑪拉瑪山的板塊的擠壓和正面衝撞,就像兩輛汽車對撞,衝擊力更大。”慕斯達法指出,它和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的形式有所不同。
雖然,尼泊爾地震只有6.9級,屬於中級地震,但是由於發生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許多建築物應聲而倒,人們無法及時逃出,才會造成大量人命傷亡。
換言之,他表示,如果這類型地震發生在大馬城市地區,6.9級也可能造成大量傷亡和財物損失。
建築物下功夫未雨綢繆
對防震有所準備,就能減少損失和傷亡,尤其是必須在建築物方面下功夫。慕斯達法指出,地震是不可思議的,必須未雨綢繆。
據他瞭解,日本的建築物底層裝有一些塑料科技產品,其科技可使建築物隨著地震晃動,降低建築物因地震而損壞,甚至倒塌的風險。
“這類防震科技,聽說只是佔建築物總成本的1%,看起來並不貴。目前為止,我國只有大馬的檳城第二大橋有這樣的科技。”他指出,我國大部份建築物都沒有這類防震科技,一旦面對超過6級地震,都可能面對許多風險。
泰國地震與馬相近
由於泰國和大馬同屬一個板塊,也同在半島區域,該國地震等級可作為大馬地震的參考標準之一。
“截至目前,西馬地震最高紀錄未達里氏5級,泰國有5級的紀錄,因此,泰國的地震記錄是大馬的參考的標準,理論上我們的地震程度不會超過泰國的地震紀錄。”
但是,慕斯達法副教授指出,地震是無法估計的,當地震帶出現較高里氏的地震,被擠壓的地區突然釋放更多能量,就可能發生超乎預估的地震。
地震里氏等級
5級以下 ─ 輕微地震 震度0級─無感地震(最大加速度0.8gal以下) : 人無感覺 震度1級─微震(最大加速度0.8—2.5gal) : 靜止時可感覺微小晃動。 震度2級─輕震(最大加速度2.5—8.0gal) : 大多數人可感覺晃動,部分正在睡覺的人會驚醒,懸掛物略為搖晃。 震度3級─弱震(最大加速度8—25gal) : 幾乎所有人都感覺搖晃、房屋震動、門窗發出聲音、靜止的汽車明顯搖動。 震度4級─中震(最大加速度25—80gal) : 令人產生恐懼感、步行中的人可感覺搖晃、房屋搖晃甚烈、物品傾倒、電線明顯搖晃。 震度5級─強震(最大加速度80—250gal) : 汽車駕駛人明顯感覺地震、牆壁產生裂痕、牌坊傾倒、重傢具翻倒。 震度6級─烈震(最大加速度250—400gal) : 搖晃劇烈以致站立及開車困難,建築物受損、門窗扭曲變形,地面有噴砂現象。 震度7級─劇震(最大加速度400gal以上) : 搖晃劇烈以致無法依意志行動、建築物受損或倒塌、山崩地裂、鐵軌彎曲。 ◆參考資料來源︰中央台灣氣象局 |
地殼在重組震動全球
觀察今年的地震紀錄,除了尼泊爾和我國沙巴的地震,全球各地還有許多有紀錄的大大小小地震,慕斯達法副教授認為,這可能與地殼正在重組(Crust is reorganising)有關。
他指出,當地球內核(Core)釋放熱能,可能影響地殼變動,進而造成地震。
“地球內殼處在高溫狀態,像熱水一樣,它的氣體不斷向外擴散和上升,所以移動和推動了不同板塊移動。”因此,當地球內核的熱度以氣態方式,不斷向地幔和地殼擴散,促使地殼的板塊發生變化。
亞庇地底斷層被激躍
慕斯達法副教授指出,沙巴蘭瑙一位地質專家說過,當地25年前曾發生地震,因此地震在沙巴並非第一次發生。
“目前在沙巴發生的地震,地底有活躍斷層(Active Fault),神山也在其中,地震已激發亞庇地底的斷層活躍起來。”
他說,目前無法預知未來的亞庇市區,是否也會發生類似神山的地震,但的確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因為它處在斷層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