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室.周末架势堂 诸行无常一切不断在变
特约:子若
摄影:连利元
藏传佛教萨迦法脉第41代传承持有者─萨迦法王(Sakya Trizin)
我们要如何在动荡纷乱中,祈祷平安呢?但祈求得不到效果时,表示心不够诚,还是祈愿者本身存有的恶业在作祟呢?……
尼泊尔今年四月和五月相继发生大地震,造成千多人丧生,于是有记者提问,这是业力造成的吗?在佛法里头,业力即是因果报,它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
萨迦法王指出,业力是一种不可思议且非常细微的东西,一般凡人很难理解,它为什么会发生、如何发生,唯有佛陀才能够完全知道整个细节,唯有佛陀的智慧能够知道所有因缘的细节。
“但是,在教法里头有说,一切的恶果都是恶业的成熟,人们的善报也是因为人们善业的成熟。这是一般的说法,但有关个别的细节是非常细微的,包括灾难为什么会发生、怎样会发生,没有人能完全清楚知道。”
既然人们无法掌握,从这些天灾人祸的事件中,平常百姓如我们应该学习到什么呢?
法王指出,诸行是无常的,一切东西都是不稳定的,不断地在变化,不论你有多大的权力、势力,任何事情都会改变。”
因此,法王指出,这些天灾提醒我们关于无常的法则。
观一切诸法为空性
尽管世人都在为尼泊尔事件祈祷,但第二轮的地震事故依旧发生,这是否意味着人们的祈求失去效果,甚至有人怀疑念佛回向没有功德与效果?
萨迦法王则指出,身为佛教徒的我们,不应该百分百依靠祈愿力,尽管一直都在祈愿,但若是祈愿者本身存有恶业,他依然必须承受,这是无可避免的。
法王继续说道:“可以避免恶业成熟的方法是,众生发大菩提心,产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此乃真正祛除恶业的最佳方法。”
“另一个方法,则是拥有空性的智慧,观一切诸法为空性的大智慧,才能够破除恶果,并且把恶业净化掉。”
回到大马近年来相继发生天灾人祸,包括先后的航空意外事故,这是否意味着国运下滑?国人又该如何改变这“共业”?
在佛法里头,“业”可分“别业”和“共业”,“共业”指的是,不同的众生在不同的时空,造了同类的业,使得不同的众生共同接受同类的果报。
对于此提问,法王以肯定的口吻说道,要累积福德资粮,肯定会有帮助,因为天灾人祸之所以发生,那是因为众生福报越来越弱,众生的恶业成熟,“只是,人们始终无法对业力了解透彻,因为每一个因、每一个果都很难详细去分辨。”
无论如何,我们时刻以“善业有生善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来警惕自己,不管身处于社会或是生活中的逆境或顺境,莫忘用一己的善努力造正因善业。
密宗有分出家、在家修行
今年五月间,台湾娱乐圈刊出前艺员阿雅的丈夫是西藏第七世竹庆本乐仁波切的新闻后,部分读者们对仁波切可不可以结婚一事,存有一定的疑惑。
于是,趁著与法王的一席访谈,我们把大家的疑问提了出来,并由他来解说。
法王首先说明自己的身份,他表示,由于他并非转世传承,而是根据血脉传承,因此,法王本身是属于在家修行者,且有家室。
“但有些人会出家,比如萨迦班智达(此称号来源于印度,意思是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就是出家众,所以,萨迦派有在家众和出家众两种修行制度。”
实际上,藏传佛教(密宗)的喇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出家,另一种是在家;“出家喇嘛”不能结婚,并且接受出家人的戒律,“在家喇嘛”则可以成家立室。
对于在家修行者会否比出家修行者面对更大的挑战,法王认为,这个完全按照个人的抉择。
他不否认,一般而言,出家众的因缘条件相对比较好,因为在无家室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投入更多时间进行修持。
但法王指出,西藏有许多法王都是在家修行者,然而,他们都成功修正,并且具有很深的证量。
所以,这些例子都在告诉人们,在家或是出家并不重要,这必须胥视个人而决定,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修正,“只要修行者保持内心自然清明,则一切都不成问题。”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
在家依然修成正果!
当法王被问及身为在家修行者,如何将行菩萨道需要具备的三个要素:出离心(意指心中不生起任何贪念)、菩提心,以及空性正见结合起来时,他再次强调了回归“依个人能力做出抉择”的重要性。
法王指山,即便是在家的生活很忙碌,还是可以安排时间打坐、禅修,并且发菩提心,以及了悟空性见,“反倒是有些就算是出家人,也没有对这三件事有很大的掌握和了解,无法从出家的境界里得到证量。”
所以,法王觉得,身为在家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不执著于拥有的一切,这需要凭借自己的心做出决定。
“有的人虽然大富大贵,却对财富不执著;有的人哪怕是一贫如洗,也会对财富有所执取。”法王语重心长地说,最重要的是,不要有执著心,离开一切执著。
大悲心是无条件付出
在冷漠的社会里,婚姻的幸福感觉往往让人们向往与憧憬。可是,我们都知道,一旦进入了婚姻里头,两个人的生活是另一次的出发与学习,尤其是信仰不一的夫妻。
有鉴于此,在这里借助法王的善言善语,送给在婚姻中的男男女女。
法王说,处身在婚姻里头,一个人的容忍心、忍耐心很重要,必须容忍对方的缺憾。
他又指出,这不仅仅应用在婚姻当中,在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上,同样是不存自私的心,不能一味地想到自己。
法王苦口婆心说道,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且和谐相处。若是要避开斗争,一个人的忍耐心很重要,“要时刻设身处地为他人设想,对别人的感受感同身受。”
慈悲心是佛法根本
“除了忍辱还要加上慈悲心,就算别人受苦时,你要为别人拔除他的痛苦。”法王的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忙与盲的生活里,勿忘以慈悲心行忍辱,而慈悲心是佛法的根本。
在法王眼里,即使一个人没有特意去修行,但是,当他看到他人受苦时,必定会自然升起怜悯之心,“因为这是人性好的一部分。”
只是,法王提到,人们的慈悲心是有限的,可能对方是自己的亲朋戚友,才会起慈悲心,往往对陌生人却缺少了一份慈悲心。“但教法里有说,大悲心应该是无条件、不偏颇的,同时也是普遍和宇宙性的。”
总括而言,法王认为,不管对方是敌是友,都要升起纯真的慈悲心,因为慈悲心是不分敌友平等付出的,就像你视每个众生都同样是你的每一个母亲。
有句话说:修行是没有天生的,在听取法王一席话后,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善用本身的慈悲与智慧修持忍辱心,为自己和别人觅得一种安稳的修养。
不分宗派是最好典范
佛教在经历2500年的发展,释迦牟尼佛的教义经过历代的传播,因此有了不同的诠释,也因而诞生出不同的佛教宗派或派别。
不同的佛教宗派发展至今,萨迦法王对于利美运动(藏语;Rime,又被称为不分教派运动)表达了支持,并认同不分宗派精神的重要性。
他说,所有佛陀的教法都是不分宗派的,而我们所有佛教徒都是跟随同一个佛陀。
法王指出,佛陀之所以给不同的教法,南传佛教、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金刚乘教法皆有,那是因为没有一种药可以治所有的病,所以,我们需要给不同的病开出不同的药方。
“有些人适合南传、大乘、金刚乘的修法,又或者是萨迦派、噶举派或者是宁玛派的修法,众生的根气不一样。”
无论如何,佛的教法是平等,毫无偏颇的,虽然看起来个别不同,但其本性是平等,因此,人们应以不同教派的视角来看待佛陀的教法。教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对治的对象不一样。
因此,十九世纪时,蒋扬钦哲旺波尊者与他最杰出的法友蒋贡康楚和秋吉林巴,发起了一场在西藏佛教史上为打破宗派偏执的利美运动(Rime),此为近代藏传佛教重要的精神复兴运动。
他们从各个教派中得到各种传承的教法,写下并留下很多著作,所以,这个教派的传承很重要,“人们可以跟随这三位大师的步伐,以实践不分宗派的精神。”法王同时指出,达赖喇嘛尊者就是不分宗派的最好典范。
善用手上一支笔
佛法强调修行为善,每个人都有责任负起责任,做利益大众的事。
法王到不同的地方弘法,接受不同媒体群的访问,见过不少媒体人,对他来说,不论是作者、翻译者,或是记者,都应该善用手上的那支生花妙笔来利益大众。
他指出,尤其媒体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他以印度为例,这个国家过去发生很多贪污案件,而过多的贪污事件会对国家不利,正因为媒体发达使它曝光了,以致贪污事件减少了。
所以,手上的一支笔有责任把不公正的事情真相原原本本呈现出来,不偏颇一方,客观的报导、诩实的评述,当中没有私心,只有真相,把公正和真理告诉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