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週末架勢堂 諸行無常一切不斷在變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會客室.週末架勢堂 諸行無常一切不斷在變

特約:子若
攝影:連利元



今日登場
藏傳佛教薩迦法脈第41代傳承持有者─薩迦法王(Sakya Trizin)
天災,提醒我們世間無常。

我們要如何在動蕩紛亂中,祈禱平安呢?但祈求得不到效果時,表示心不夠誠,還是祈願者本身存有的惡業在作祟呢?……

尼泊爾今年四月和五月相繼發生大地震,造成千多人喪生,于是有記者提問,這是業力造成的嗎?在佛法裡頭,業力即是因果報,它是指個人過去、現在,或者將來的行為所引發的結果的集合。



薩迦法王指出,業力是一種不可思議且非常細微的東西,一般凡人很難理解,它為什麼會發生、如何發生,唯有佛陀才能夠完全知道整個細節,唯有佛陀的智慧能夠知道所有因緣的細節。

“但是,在教法裡頭有說,一切的惡果都是惡業的成熟,人們的善報也是因為人們善業的成熟。這是一般的說法,但有關個別的細節是非常細微的,包括災難為什麼會發生、怎樣會發生,沒有人能完全清楚知道。”

既然人們無法掌握,從這些天災人禍的事件中,平常百姓如我們應該學習到什麼呢?

法王指出,諸行是無常的,一切東西都是不穩定的,不斷地在變化,不論你有多大的權力、勢力,任何事情都會改變。”

因此,法王指出,這些天災提醒我們關于無常的法則。

觀一切諸法為空性

儘管世人都在為尼泊爾事件祈禱,但第二輪的地震事故依舊發生,這是否意味著人們的祈求失去效果,甚至有人懷疑念佛回向沒有功德與效果?

薩迦法王則指出,身為佛教徒的我們,不應該百分百依靠祈願力,儘管一直都在祈願,但若是祈願者本身存有惡業,他依然必須承受,這是無可避免的。

法王繼續說道:“可以避免惡業成熟的方法是,眾生發大菩提心,產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此乃真正祛除惡業的最佳方法。”

“另一個方法,則是擁有空性的智慧,觀一切諸法為空性的大智慧,才能夠破除惡果,並且把惡業淨化掉。”

回到大馬近年來相繼發生天災人禍,包括先后的航空意外事故,這是否意味著國運下滑?國人又該如何改變這“共業”?

在佛法裡頭,“業”可分“別業”和“共業”,“共業”指的是,不同的眾生在不同的時空,造了同類的業,使得不同的眾生共同接受同類的果報。

對于此提問,法王以肯定的口吻說道,要累積福德資糧,肯定會有幫助,因為天災人禍之所以發生,那是因為眾生福報越來越弱,眾生的惡業成熟,“只是,人們始終無法對業力瞭解透徹,因為每一個因、每一個果都很難詳細去分辨。”

無論如何,我們時刻以“善業有生善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力量”來警惕自己,不管身處于社會或是生活中的逆境或順境,莫忘用一己的善努力造正因善業。

密宗有分出家、在家修行

今年五月間,台灣娛樂圈刊出前藝員阿雅的丈夫是西藏第七世竹慶本樂仁波切的新聞后,部分讀者們對仁波切可不可以結婚一事,存有一定的疑惑。

于是,趁著與法王的一席訪談,我們把大家的疑問提了出來,並由他來解說。

法王首先說明自己的身份,他表示,由于他並非轉世傳承,而是根據血脈傳承,因此,法王本身是屬于在家修行者,且有家室。

“但有些人會出家,比如薩迦班智達(此稱號來源于印度,意思是學識淵博的大學者)就是出家眾,所以,薩迦派有在家眾和出家眾兩種修行制度。”

實際上,藏傳佛教(密宗)的喇嘛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出家,另一種是在家;“出家喇嘛”不能結婚,並且接受出家人的戒律,“在家喇嘛”則可以成家立室。

對于在家修行者會否比出家修行者面對更大的挑戰,法王認為,這個完全按照個人的抉擇。

他不否認,一般而言,出家眾的因緣條件相對比較好,因為在無家室的情況下,他們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投入更多時間進行修持。

但法王指出,西藏有許多法王都是在家修行者,然而,他們都成功修正,並且具有很深的證量。

所以,這些例子都在告訴人們,在家或是出家並不重要,這必須胥視個人而決定,重要的是一個人內心的修正,“只要修行者保持內心自然清明,則一切都不成問題。”

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
在家依然修成正果!

當法王被問及身為在家修行者,如何將行菩薩道需要具備的三個要素:出離心(意指心中不生起任何貪念)、菩提心,以及空性正見結合起來時,他再次強調了回歸“依個人能力做出抉擇”的重要性。

法王指山,即便是在家的生活很忙碌,還是可以安排時間打坐、禪修,並且發菩提心,以及了悟空性見,“反倒是有些就算是出家人,也沒有對這三件事有很大的掌握和瞭解,無法從出家的境界裡得到證量。”

所以,法王覺得,身為在家修行者怎樣才能做到不執著于擁有的一切,這需要憑藉自己的心做出決定。

“有的人雖然大富大貴,卻對財富不執著;有的人哪怕是一貧如洗,也會對財富有所執取。”法王語重心長地說,最重要的是,不要有執著心,離開一切執著。

大悲心是無條件付出

在冷漠的社會裡,婚姻的幸福感覺往往讓人們嚮往與憧憬。可是,我們都知道,一旦進入了婚姻裡頭,兩個人的生活是另一次的出發與學習,尤其是信仰不一的夫妻。

有鑑于此,在這裡借助法王的善言善語,送給在婚姻中的男男女女。

法王說,處身在婚姻裡頭,一個人的容忍心、忍耐心很重要,必須容忍對方的缺憾。

他又指出,這不僅僅應用在婚姻當中,在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上,同樣是不存自私的心,不能一味地想到自己。

法王苦口婆心說道,我們要學會與他人合作,並且和諧相處。若是要避開鬥爭,一個人的忍耐心很重要,“要時刻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對別人的感受感同身受。”

慈悲心是佛法根本

“除了忍辱還要加上慈悲心,就算別人受苦時,你要為別人拔除他的痛苦。”法王的這句話,提醒人們在忙與盲的生活裡,勿忘以慈悲心行忍辱,而慈悲心是佛法的根本。

在法王眼裡,即使一個人沒有特意去修行,但是,當他看到他人受苦時,必定會自然昇起憐憫之心,“因為這是人性好的一部分。”

只是,法王提到,人們的慈悲心是有限的,可能對方是自己的親朋戚友,才會起慈悲心,往往對陌生人卻缺少了一份慈悲心。“但教法裡有說,大悲心應該是無條件、不偏頗的,同時也是普遍和宇宙性的。”

總括而言,法王認為,不管對方是敵是友,都要昇起純真的慈悲心,因為慈悲心是不分敵友平等付出的,就像你視每個眾生都同樣是你的每一個母親。

有句話說:修行是沒有天生的,在聽取法王一席話后,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善用本身的慈悲與智慧修持忍辱心,為自己和別人覓得一種安穩的修養。

不分宗派是最好典範

佛教在經歷2500年的發展,釋迦牟尼佛的教義經過歷代的傳播,因此有了不同的詮釋,也因而誕生出不同的佛教宗派或派別。

不同的佛教宗派發展至今,薩迦法王對于利美運動(藏語;Rime,又被稱為不分教派運動)表達了支持,並認同不分宗派精神的重要性。

他說,所有佛陀的教法都是不分宗派的,而我們所有佛教徒都是跟隨同一個佛陀。

法王指出,佛陀之所以給不同的教法,南傳佛教、北傳佛教與藏傳佛教/金剛乘教法皆有,那是因為沒有一種藥可以治所有的病,所以,我們需要給不同的病開出不同的藥方。

“有些人適合南傳、大乘、金剛乘的修法,又或者是薩迦派、噶舉派或者是寧瑪派的修法,眾生的根氣不一樣。”

無論如何,佛的教法是平等,毫無偏頗的,雖然看起來個別不同,但其本性是平等,因此,人們應以不同教派的視角來看待佛陀的教法。教法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對治的對象不一樣。

因此,十九世紀時,蔣揚欽哲旺波尊者與他最傑出的法友蔣貢康楚和秋吉林巴,發起了一場在西藏佛教史上為打破宗派偏執的利美運動(Rime),此為近代藏傳佛教重要的精神復興運動。

他們從各個教派中得到各種傳承的教法,寫下並留下很多著作,所以,這個教派的傳承很重要,“人們可以跟隨這三位大師的步伐,以實踐不分宗派的精神。”法王同時指出,達賴喇嘛尊者就是不分宗派的最好典範。

善用手上一支筆

佛法強調修行為善,每個人都有責任負起責任,做利益大眾的事。

法王到不同的地方弘法,接受不同媒體群的訪問,見過不少媒體人,對他來說,不論是作者、翻譯者,或是記者,都應該善用手上的那支生花妙筆來利益大眾。

他指出,尤其媒體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他以印度為例,這個國家過去發生很多貪污案件,而過多的貪污事件會對國家不利,正因為媒體發達使它曝光了,以致貪污事件減少了。

所以,手上的一支筆有責任把不公正的事情真相原原本本呈現出來,不偏頗一方,客觀的報導、詡實的評述,當中沒有私心,只有真相,把公正和真理告訴大眾。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