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完) 震塌建筑物可夺命 大马暂不需修改筑屋标准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震撼人心(完) 震塌建筑物可夺命 大马暂不需修改筑屋标准

报导:涂素燕
摄影:连国强



专家预测,我国半岛日后可能发生地震。

众所周知,我国建筑物普遍没有防震设计,一旦发生地震,有何后果?

我国建筑物需要装制防震设计吗?



有句话说:“地震不杀人,杀人的是地震时倒塌的建筑物。”

发生地震时,最可怕的是建筑物、天桥、捷运轨道、道路坍塌。

从过去世界各地的地震纪录看来,地震时多数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倒塌造成。

随着专家预测,我国不再是地震安全区,许多民众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一旦发生地震,自己的住家、办公大楼,是否耐得住“震荡”?

消防与拯救局前任总监拿督苏财福博士表示,当我们要谈地震援救、防震建筑时,首先要了解我国的建筑法。

沙巴风险比较高

“我国建筑法,也就是1984年统一建筑物法规(Uniform Building By-Law 1984),执行以来已经31年。”

他是我国建筑法起草人之一,他说,我国向来不是地震国家,所以法规并不涵盖建筑物抗震标准,我国并不强制建筑物防震。

“我国多数建筑物都没有防震功能,我们可以自己想像,要是发生严重地震,后果如何?”

他说,如果我国真的要提升建筑物、道路、基础设施的防震功能,需要耗资巨额金钱。

地质结构专家黄露明告诉本报,我国建筑物一般采用英国标准规格,只有防风要求,并不考虑地震元素。

他说,最近许多客户都问他,我国建筑物需要附加防震设计吗?

他大派定心丸,“我们不需要过度担心,目前还不需要马上修改建筑标准规格。”

他说,根据美国UBC(Uniform Building Code)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我国处在地震低风险地带。

除非建筑物结构本身有问题,否则我国符合规格标准的建筑物,在防风设计结构的基础下,都能承受轻微震度。

尽管如此,他透露,我国建筑业者已经在研究检讨,是否需要调整现有建筑规范?新建筑物的设计,是否需要加入抗震元素?

“沙巴风险比半鸟来得高,可能需要优先拟定建筑物防震标准。”

他认为,我们需要收集更多地震观测数据,并检查和评估沙巴经历这次地震后,建筑物、基础设施是否会受到地震或余震影响,才能断定建筑物需不需要加入防震设计。

大马建筑结构没问题

数年前,我国临近的国家,好几次发生大地震,我们都感受到震动,一些地方的建筑物,甚至出现龟裂。

根据黄露明的观察,之前印尼苏门答腊地震,我国受波及高楼虽摇晃,但是建筑物玻璃并没有震碎,门框和窗框也没有移动。

这次兰瑙地震,州内多所学校、医疗建筑等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但并没有建筑物倒塌。

“建筑物没有倒塌,证明结构安全,可以抵御目前的地震强度。”

他说,我国很多高楼建筑物,采用铝合金支架加玻璃等面层制成的玻璃幕墙,地震时如果建筑物严重摇晃,比较担忧的是玻璃破裂。

不过至今为止,就算印尼余震,我国建筑物摇晃,高楼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依然完好,证明这些建筑物没有问题。

他表示,如果建筑物结构有问题,晃动时,水管设备可能已经破裂,玻璃已经震碎。

许多人觉得地震的时候,高楼建筑物比低矮建筑物危险。

他指这不能一概而论,建筑物能抵御多强震度,视忽建筑物的结构特性、设计、地质因素等。

高楼皆有抗震设计

我国本来并不是地震国家,但是一些高楼建筑和基础建设,像双塔楼、槟城大桥、槟城第二大桥,建造时依然考虑防震功能,采用抗震设计,能够承受一定程度地震。

黄露明表示,近年临近国家地震对我国的影响,多少唤起一些民众对居家安全的重视。

他相信,国内一些新的建筑物,尤其是一些看准外国投资者的楼宇,开始纳入防震设计,吸引消费者。

“有些购屋者在购买十多二十年的二手房子之前,也会聘请我们(地质结构工程师)检查房屋结构、设备是否有问题。”

因为如果房屋结构有问题,建筑物可能会变危楼,维修起来是一项大工程。

其实,如果建筑物因为地震摇晃,我们应该检查房屋的结构是否受影响。

最简单的方法,是检查房间的门,窗户是否能够打开。如果门框和窗框移位,无法打开门窗,意味着房子结构可能倾斜。

为了安全起见,应该聘请专业人士来检查房屋结构,评估震损的程度,是否需要维修加固。

不坏可修不倒便及格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能够抗震,或地震时绝对不会毁坏的建筑物。

对建筑业界来说,建筑物只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减低人民伤亡,就算达到防震要求。

许多人以为,建筑物只要有防震设计,发生地震时就不会摇晃或毁坏。

黄露明解释,就算防震建筑物,地震时还是会摇晃,只是倒塌几率较低。

数年前印尼发生地震,余震波及我国,高楼建筑摇晃,他指这是正常的现象。

“没有一个专家能够保证地震时建筑物不会受到破坏,最重要是建筑结构不倒,地震毁坏了还可修。”

所以地震的时候,就算处在有防震设计的建筑物,还是要采取一些避难措施,避免建筑物摇晃摔倒,或被倒下的橱柜等压到。

即使防震建筑物,发生地震时,第一个受地震力的部分,还是可能损害。

比如墙壁,因为受到径向作用力可能出现裂痕,不过只要建筑物结构没有受到破坏,建筑物并不会倒塌,还可以维修继续使用。

防震设计需观测资料作指标

一般地震国家对建筑物防震设计的规范,是以当地过去的地震烈度、破坏力,或长期的地震观测资料为参考指标,划分建筑物所需的抗震级别。

黄露明表示,我国地震观测资料不多,难以作为划分建筑物抗震级别标准。

建筑物加设访震功能,成本肯定水涨船高,到时楼价、屋价肯定上涨。

建筑物防震级别越高,成本越高,如果地震风险不高,或者不会发生强烈地震的地方,发展商一般不会大费周章打造高抗震级别建筑物。

“目前最重要的是继续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由专家研讨是否需要纳入防震设计。”

他强调,生命最重要,如果地震观测资料显示,我国是地震高风险区,我们就需要调整建筑物兴建指标,加入防震功能。

他指如果真的要提升现有建筑物的防震功能,可能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

首先,重要的公共设施,像医院、学校、消防局、高架天桥、轻快铁等,肯定要有防震功能。

“医院一定需要防震设计,否则医院都倒下,我们如何救人?”

他说新的建筑工程可以全部装设防震设计,不过旧的建筑物要提升防震级别就比较难。

“住宅都有人住在里面,一些组屋、高楼,可能要等重建时,才能够纳入防震功能。”

防震科技

落后国家发生严重地震时,伤亡往往特别严重。

一些先进的国家则因为建筑物有防震措施,伤亡一般较轻。

随着科技进步,现代的防震科技也越来越发达,让我们看看目前有哪些防震科技。

悬浮系统

地基紧贴地表的建筑物,地震的时候,因为地基被挤压,反而可能破坏地表上的建筑物。

日本有一种“悬浮抗震屋”,在地表建筑和地基之间,安置空气系统。

地震时,地基感应器侦测到震波,会启动压缩器,在地表建筑和地基之间灌注空气,让房屋“悬浮”,减低地基晃动对地表建筑物产生的影响。

仿生材料防震

这是从生物的各种特点和特性得到启发,而以现有资源合成的防震材料。

比如蜘蛛丝是一种坚韧而有强性的纤维。

科学家根据蜘蛛丝的分子结构与力学性能原理,以人工制出类似结构的建筑材料,就是一种柔韧兼俱的抗震材料。

摇摆墙

在核心墙上加装有弹性的装置,让建筑的核心结构,在地震侧向作用下可以较大转动,保护结构免损害

阻尼器

我国国油双塔楼是世界闻名的摩天大楼。这种超高楼,别说地震,就算强风,高楼也会摇晃,所以一定要抗风防震。

双塔楼采用的抗风防震系统,是美国太空署(NASA)认证的阻尼器。

地震时,系统会吸收震动能量,减轻建筑结构的负担。

台湾的101摩天大楼,采用的也是这种抗风防震系统。

多数摩天大楼的阻尼器,都设置在机房,只有台北101大楼的阻尼器是悬挂在外供人参观的。

阻尼器外型像一颗金色大圆球,已经成为观光客到访101必参观的“景点”之一。

碳纤维加固防震

使用碳纤维和尼龙、聚酯、乙烯基质等化纤材质,补强混凝土结构。

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加固旧建筑物,是成本较低廉的一种防震技术。

研究显示,可以提升建筑物20%到40%的防震力。

形状记忆合金

这是一种智能材料,称为“形状记忆合金”,顾名思议是可以记忆形状的一种材料。

这种合金类金属,受到震动、压力、电磁波等物理量变化时,形状会随之改变,而且改变过后,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原来样子。

这种材质在地震时会变形吸收和转化地震能量,减低建筑物损坏程度。

“保险丝”钢连梁

电器的保险丝在承受一定电流后就会熔断,切断电路,保护电器从而也保护使用者。

建筑业者从中得到灵感,利用可更换钢缆缠绕钢架结构建筑物。

地震时,钢缆会吸收部分能量,受力过高时,则会像保险丝一样断裂,把地震能量释放到钢结构和其他钢缆。

防震隐形衣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研发的一种防震技术。

这是一种增压橡胶组成的“外衣”,建筑物地基围上这种“外衣”,对特定频率地震波有“隐身”作用,地震波会从橡胶两侧通过,而不是穿越地面,影响建筑物。

防震纸板

看来脆弱的纸板,其实可以建造坚固的建筑物。

日本人道主义建筑师茂,在地震灾后的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纽西兰等多个国家,用纸皮建筑临时房屋,慰抚灾民。

这些临时纸建筑,以经过防水、防火及覆膜处理的纸筒为建材,可以拆解和回收,而且防震能力佳。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