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依薇 : 有多少拯救可以重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羅依薇 : 有多少拯救可以重來

“彭博社”上週有一則關于主權伊斯蘭債券新聞,文內提及國際投資者擔憂大馬政府或出手拯救國有投資公司一馬發展公司。



是的,又是“拯救”這個字眼。雖然事情還沒發生,我們也不希望它會發生,但由于曾經發生在我國的拯救前例太多,難怪外資會有如此既定的印象。

現今的匯市與股市也正反映這種缺乏信心的狀態。令吉兌美元于週一(8月3日)又再跌至3.85的17年低水平,在這個“沒有最爛,只有更爛”常被掛在嘴邊的年頭,令吉甚至被批會在未來3個月跌至4.0水平。

外資也持續流出大馬股市,目前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長撤離期,今年截至7月底外資流出額高達117億令吉。



回看大馬從上世紀80年代開放發展經濟以來,歷經了幾任的首相掌權,“拯救”出了大債洞的國有或政府關聯企業的事情,從未間斷發生過。

你還記得的有哪些?

至少應該有柏華嘉鋼鐵廠(Perwaja Steel)、馬友乃德-玲瓏、馬航,這些都是大單到無法被忘記的案例。

又或者幾年前的巴生港口自由貿易區(PKFZ)弊案,最后法庭是下判了,事情好像完結了,但是留在國人心里的謎卻沒有被解答。

而且說實在的,這些政府曾經動用了龐大資金去“善后”的個案,事情拖到最后、審到最后,沒有“大魚”因為這些重大過失面對法律責任或者刑罰。

管你80年代、90年代、還是什么年代,“拯救”還是用來“善后”最好的工具,至今無法被取代。

過去的如果不說,那么截至2014年3月債務超過400億令吉的一馬發展公司,會是下一個拯救對象嗎?

其實需要被拯救的,是人民對這個政府所剩無幾的信心。更需要被拯救的,是我們的國家馬來西亞,而不是濫用了資金沒被對付最后還要出來喊拯救的人。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