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 ── 一種批評方式的延續 什么?字輩
黃錦樹在書店的分享會結束后,因我想和許久不見的小垂華聊天,便叫他跟著我回到我在新加坡的住處過夜。回到義順住處,才想起新加坡十點半以后買不到酒,只好和小垂華去吃老麥。聊了許多,社會的公平正義與民族主義,馬來西亞華人此一想像共同體和馬來西亞此一想像國度。
話題最終還是回到文學,雖然每次我和他說的話都一樣,小說寫得那麼好,就趕快寫一寫出一出吧!也叫他把之前做的網絡雜誌《記號》實體化,或試著做出一本一期就好的九字輩文學刊物。
最近“什麼?字輩”的話題在文壇引起激烈討論,首先是老一輩的黃俊麟說八字輩是“被遮蔽光芒的一代”,接著八字輩Emo王吳鑫霖寫了《搞不好的八字輩》,同樣是八字輩的周瑞康則回應了《稍安勿躁,八字輩們》。
八字輩在馬華文學初登場,起始于2005年第495期《蕉風》和《南洋文藝》合作做的“搖搖頭八字輩特輯”,特輯裡收入的作者包括李宣春、謝明成,還叫“十兒”的那天晴和還不是eL的林頡轢;第496期《蕉風》又做了個“搖搖頭八字輩展續輯”,收入郭史光治、方肯、吳鑫霖、王修捷等作者。如今回望,當年此八字輩專輯似乎做得早了,1980年生者才25歲,1989年生者才16歲。有趣的是,后來拿下花蹤小說和散文獎的黃瑋霜和牛油小生,都不在此專輯裡。
八字輩專輯出現后才不過短短七年,木焱就在2012年8月10日,于新紀元學院辦了場九字輩文學交流會,讓九字輩的文學初登場,比早熟的八字輩更為早熟。這年,1990年出生者如小垂華才22歲,1999年生者才不過13歲。這場文學交流會,出席者有盧姵伊、伍倩雯、李晉揚、黃子揚、李聖祥、王嘉涵、蔡琦琳、周長鍵;有趣的是,后來入圍花蹤新詩獎的鄭羽倫,和參加過動地吟的黃龍坤和葉蓬玲,也沒有出現此交流會。
所以關鍵在作為方法,去論述一個文學世代,或一個字輩,是在有足夠人數的成熟寫作者后,去做一個回顧,或是先決定“我們今天來做個什麼字輩”之后,再去找名字來湊人數,出來的結果當然大不相同。抑或馬華文壇太苦難,讓人總想多前瞻而少回顧。
相比站穩權力核心,把花蹤頒獎典禮當“同學會”的七字輩,和所謂來勢洶洶的九字輩(九字輩的文字集體形象,應該和小垂華主編的《記號》不無關係),八字輩似乎少以團體形式出現,缺乏一個固定的小圈圈,結果被形容為一盤散沙,或不團結,也造成個別八字輩作者,有種被跳過的焦慮,或對這種世代的劃分,出現排斥情緒。
無論如何,不管是什麼字輩,在江湖有圈圈沒圈圈、大圈小圈都好,最終還是回到作品,也就是寫出來的書,有多少文學價值,或出版產值。八字輩有台灣寶瓶文化出版小說集的黃瑋霜,有詩人eL和陳偉哲,有四本長篇小說的那天晴,有人出版社最新強打的Mr.Butter牛油小生,通俗文學也有寫了九本,每本都一刷賣到斷貨的顏俊傑等,實在是沒有什麼好焦慮的,繼續努力就好。
以同樣的標準,到目前為止,九字輩的代表作家是楊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