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州難達高收入 國內貧富差距仍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0年6州難達高收入 國內貧富差距仍大

報導:謝錦彬
(吉隆坡5日訊)大馬經濟研究院(MIER)指出,儘管政府推出多項政策推動經濟發展,但國內各州屬的經濟差距依然存在,其中霹靂、登嘉樓、玻璃市、沙巴、吉打和吉蘭丹這6個州屬,要在2020年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標準,更是“不可能的任務”。



經研院在報告指出,我國各州貧富差距仍懸殊,不可能同時在2020年達到高收入標準。

資深經濟學家李興裕回應《中國報》電訪時也說,各州屬確實存在很大經濟差距,而且需時收窄貧富差距。

他說,政府過去針對各州的有利條件推出多項經濟走廊發展計劃,例如大馬依斯干達特區等,但這些計劃都是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政府推出新經濟政策旨在拉近各州的經濟差距,並邁向2020年高收入國的目標。

經研院副董事阿末法勿茲指出,研究顯示,在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下,預計我國共有5個州屬可達標,其中包括吉隆坡直轄區、納閩直轄區、雪蘭莪、檳城和砂拉越。

世界銀行2010年高收入國標準為人均國民總收入達4萬5259.50令吉以上。

他在經研院報告中指出,各州屬起始的經濟基本面、州屬規模、所在位置對經濟成長的利弊、基建設施和採用的技術水平都不盡相同,這些都可能導致各州不會在同一時間成為高收入經濟體。

耗逾8042億40年後仍有差距

政府在70年代推出的第3大馬計劃(1976至1980年)中,放眼在新經濟政策的區域發展策略下,通過矯正國內各區域的經濟與結構,拉近各州的差距;但近40年下來,各州屬經濟差距仍持續存在,甚至可能在2020年進一步擴大。

從第3大馬計劃至第10大馬計劃,政府共耗資了8042億1600萬令吉,這還不包括總值2600億令吉的第11大馬計劃。

經研院指出,新經濟政策將建立在各州的農業與工業發展能力上,協助達成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其根本目的不僅是解決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還包括衛生設施、教育、公共設施、服務、娛樂、房屋和所有重要的事項,按照新經濟政策的目標,給予人民改善社會與經濟的機會。

依據3收入標準

除了世界銀行標準,經研院也根據第11大馬計劃和新經濟模式(NEM)共3個收入標準,得出可達標的州屬預測。

報告指出,在第11大馬計劃(RMK11)下,預計會有7個州屬在2020年成為高收入經濟體,包括吉隆坡直轄區、納閩直轄區、雪蘭莪、檳城、砂拉越、馬六甲和森美蘭。

此外,政府在2010年推出的新經濟模式擁有3項重要元素,包括高收入、廣泛及可持續發展,提高人民生活素質。

在這項計劃下,吉隆坡直轄區、納閩直轄區、雪蘭莪、檳城、砂拉越、馬六甲、森美蘭、彭亨和柔佛9個州屬,預計可成為高收入經濟體。

人口流向城市限制州屬發展

李興裕認為,鄉村區域人口流向城市,這是導致部分州屬經濟發展受限的原因。

“許多鄉村地區的年輕人都往大城市找工作,以致村內剩下的就只有從事傳統和家庭式商業的人,這導致該區域的經濟發展受到限制。”

他指出,政府無法阻止人口流動,因此在各州屬內創造利好條件,並提供更多新機會和新投資,這樣才能阻止人口外流。

最富有的20%收入成長更快

經研院指出,大馬預計可在2019年成為高收入經濟體,但各州屬的經濟差距依然存在;政府需要採取適當策略確保達到我國在第3大馬計劃和新經濟模式中提出的區域政策目標。

根據報告,以家庭總收入來看,家庭收入金字塔頂層20%(T20)群體的收入成長,較中層40%(M40)更來得快,在2012年兩個群體收入差距為1.66%,倘若沒有採取行動,將導致差距持續擴大,估計2022年可能擴大至2.96%。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相較于2012年,2014年各州屬收入水平都有所提高,但若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計算,各州屬卻維持在幾乎相同的水平。

被問及大馬是否能在2020年成為高收入國時,李興裕認為,鑑于全球經濟環境不佳,這將讓大馬在邁向該目標時面對重重挑戰,但要達成目標也並非不可能。

“這個標準只是一個目標,計算的是國民人均收入,即使達成了也沒什么,重點在于收入金字塔底層40%(B40)群體是否能獲得他們所需要或想要的,這才是比較重要的。”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