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馬頭條】麥曼珍青屋區拒遷風波‧ 以身擋車救青屋 土地局最終讓步拆3間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北馬頭條】麥曼珍青屋區拒遷風波‧ 以身擋車救青屋 土地局最終讓步拆3間

(北海5日訊)麥曼珍青屋區居民拒遷事件再掀波!



威北土地局今早派出威省市議會鏟泥機、10多名員工、警方及鎮暴部隊,前往青屋區拆除木屋;由于拆除過程中,居民不惜以身擋車,堵住進口,官員及居民經過20分鐘交涉后,雙方讓步,僅拆掉已搬空的3間屋子。

麥曼珍青屋區原本有240多戶居民,其中180戶已于2009年接受檳州政府“一屋賠一屋”的方案后搬離,目前僅剩下60戶,因堅持要州政府在原地建屋而拒絕搬遷。

首期發展沒影響60戶



發展商SILVER CHANNEL準備在青屋地段興建4期的房屋發展計劃,第一期的清空及打樁工程,約在3個月前進行。

依照發展商的計劃,首期計劃是興建1座14層樓高,內有208個單位的組屋及1個國能的電路輸送塔。

青屋居民協會秘書山蘇丁向記者說,首期的發展地段並沒有影響到現有60多戶居民,他不解的是,土地局卻于上個月27日發出通知書,下令居民在7天內搬空。

“不是說好,先不動我們的屋子嗎?現在卻來拆我們的屋子,我相信土地局一定是受到某方的壓力,發出這封信。”

土地局較后派出一名高職的女官員,與三蘇丁及其他居民代表當面交涉,談判過程中,雙方沒有產生肢體衝突。

土地局官員收到的指示是拆除6個木屋單位,但當地居民僅允許土地局拆除其中3間已廢置的木屋,因另3間還有人居住,希望能擱置行動。

雙方較后互相讓步,當天的行動僅拆除路旁的一排木屋及其它建築殘桓,暫時平息了這場風波。

孫祥光:林冠英曾答應
建屋前可續住

青屋居民協會主席孫祥光強調,僅剩的60多戶居民,不是“霸死不走”的野蠻人!

他說,按照州政府之前的承諾,即願意在青屋附近獻出一塊土地,讓中央政府興建其中70間的屋子作為賠償,如今卻未有動靜。

他聲稱檳首長林冠英曾在一次的會面中,答應居民讓他們繼續住在現址,直到可負擔房屋計劃啟動為止。

“那邊廂,有關房屋計劃還沒有動靜,這邊廂就叫土地局發信來拆除我們的屋子。”

孫祥光說,居民不是野蠻人,也知道房屋發展計劃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如果州政府願意白紙黑字保證,日后該計劃完成后,能獲得“一屋賠一屋”,這里的居民願意合作。

“侵佔者”字眼太傷人

“我們不是入侵者!”

孫祥光批評土地局在發出通告時,缺乏敏感度,即在未如實掌握青屋的歷史背景下,就武斷指責青屋居民是“侵佔者”(Penceroboh)。

他說,通告中的“Penceroboh”字眼,對居民來說是一個心理上的傷害。

他說,麥曼珍青屋區的形成,是因為上世紀70年代初期,為讓路予麥曼珍工業區,而將遭逼遷的住戶搬到這里。

當時的檳州政府承諾居民,青屋區只讓居民暫時安頓,之后會另有安排,不過,40多年過去了,當地居民還是住在青屋區。

“該地段是州政府安頓他們的,不是他們擅自霸佔,何來侵佔?”

他也強調,盡管60多戶居民拒絕了州政府在6年前的“一屋賠一屋”獻議,但仍屬青屋居民,並沒有侵佔。

新聞背景
獻地重建計劃沒進展

青屋區建于1972年,因當時的州政府計劃建工業區、北海深水碼頭及北岸箱運碼頭,將3地遭逼遷居民遷到該處暫居。

當時,青屋區有377間木屋,1985年6月30日的一場大火,燒毀了85間木屋,前朝州政府也在原址興建一座組屋來安頓火災災民。

直至2004年4月24日,前朝政府在檳州行政議會上通過,以954萬令吉(即每方尺10令吉54仙)將麥曼珍青屋區的3片土地,賣給私人發展商。

發展商則在安邦惹惹興建一棟304個單位的組屋,作為青屋居民的賠償;州政府易權后,在2009年,有180戶居民接受搬遷,僅剩下60多戶留在原址。

這60多戶要求檳州政府在原地重建組屋作為賠償,州政府較后在青屋附近的淡小旁,讓出一塊2.06英畝的土地為重建區。

中央政府最終決定撥款興建70間,作為60戶未搬遷者的賠償,但檳州政府卻要求興建350間。

檳州政府與中央政府這項合作興建組屋計劃,至今未有見到任何進展。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