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之歌(第四篇).衝擊船務運輸業 玉射碼頭變漁民靠岸處
報導:李正瀚
時代變遷,當年因水路交通而繁榮的柔州玉射小鎮,如今已因為內陸交通蓬勃發展而沒落,當年一度人來人往的玉射碼頭,現在變成民眾休閒和一些漁民的靠岸處。
麻河是柔佛州北部一條主要河流,從河口麻坡流到禮讓和昔加末縣,也貫穿森美州金馬士、瓏賓、瓜拉比拉、最終銜接打浪水壩(Talang Dam)。
因早年內陸交通不發達,麻河成了柔佛人的交通要道。位於中下游的玉射小鎮從中分一杯羹,船務運輸活動蓬勃發展,令當地成為其中一個繁榮的小鎮。
也是當地居民的東甲縣議員周瑞欽說,在英殖民地時期,當地的商業活動不亞於麻坡。英國政府在當地設立碼頭,成為商船停靠上下貨物的主要地點之一。
玉射有不少妓寮
他指出,在商船停靠碼頭旁,則有個供民眾渡河和漁民停靠的小碼頭。
“大約在六十年代的巔峰期,玉射小鎮娛樂活動更勝麻坡,許多人到麻坡去戲院,不過也有不少人來到玉射。”
他指出,當時玉射有不少妓寮,甚至還有鴉片館,是不少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周瑞欽透露,隨著時代變遷,第一座橫跨麻河的麻坡大橋在七十年代啟用後,玉射碼頭頓然失色。
“通過水路運送,從麻坡到玉射需要兩三天時間,但通過內陸只需數個小時,這導致船務運輸業務急挫。”
他指出,水路運輸業急挫後,碼頭旁的商業活動也失色,該碼頭如今也只剩下渡河船隻和漁船靠岸。
他透露,隨著九十年代,當地橫跨麻河的玉射橋啟用,坐船渡河的服務也從此絕跡。
“現在這個碼頭,已成為民眾休閒乘涼、垂釣和一些漁民靠岸的地方!”
沒穿救生衣僅聽船夫指示
周瑞欽透露,以前民眾缺乏安全意識,大家渡河時沒有穿救生衣,只是聽船夫指示。
他說,當地為民眾提供渡河服務的只有一艘舢板船,長期以來都是一名叫做“阿藍(俗稱)”的巫裔船夫提供服務。
“當時一艘長約4米,寬約兩米的舢板船,可載上5輛摩哆和15至20名乘客。”
他指出,雖然民眾沒有安全意識,船夫通過其經驗,確保沒有翻船意外發生。
“阿藍會指示我們坐船位置,確保該船能平衡,同時船夫也禁止乘船者站起來!”
周瑞欽說,該船夫可幽默了,常常會在船上跟大家開玩笑,讓大家不會在渡河時感到無聊。
受訪者孫保貴(64歲)則說,乘船渡河其實不方便,加上只有日間才有服務,令大家常常需要跟時間賽跑。
來到河邊時,不是馬上就能渡河,可能還要等一會,看有沒有其他人要渡河。但自從有了玉射大橋後,大家都不再使用船隻渡河。
有蛇獸鱷魚日間才敢渡河
“在卅年代,這裡有毒蛇猛獸出沒,河中又有鱷魚,因此只在日間才有人渡河。”
周瑞欽透露記得在年少時渡河時,常常會發現河面上有鱷魚出沒。大家並不會因此害怕,因為各自有各自活動範圍,惟大家不會選擇在夜間渡河。
他說,不在夜間渡河的另一個原因是,在玉射河對岸通往班卒小鎮的鄉間小路上常有毒蛇出現,甚至偶有老虎出沒。
周瑞欽說,就因為上述因素,人們除了到麻坡過夜外,一般早上出門,在天黑前就會渡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