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讀書好 生活不浮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學習現場.讀書好 生活不浮躁

報導:方俊心
攝影:李玉珍、劉潔雲



香港閱讀雜誌《讀書好》,是香港文化界招牌之一。上週,創辦人鄺穎萱來馬分享香港社運與媒體運作,也一併把《讀書好》的理念與做法帶了過來。浮躁的時代,功利的時代,閱讀正加速從我們的日常生活裡萎縮,鄺穎萱跟團隊卻依然堅守,在風雨中撐一把傘。

《讀書好》創刊號在2007年首次發行,馬上招惹投訴。第一投訴印量不夠,很多讀者索取不到,第二投訴它是雙月刊,兩個月才有一期,怎麼行呢?

自此,這份免費的閱讀雜誌在香江開展知識傳播之旅,從最初雙月刊變成月刊,印量達每月六萬本,並受香港書展委為場刊,每年書展期間回顧與介紹一百本好書,印量上衝十二萬份。

“我們的宗旨是不賣廣告,不寫跣稿(文章與事實不符者),不做假寫好書評。實際報導最新的出版物,也介紹世界各地跟出版、書籍有關的消息,同時參加世界各地不同的書展。”



這些消息一般傳媒不感興趣,因無法賺取廣告費,于是香港讀者很多時候對世界的閱讀資訊與趨勢不太了解。《讀書好》率先報導國際書展的情況,比如法蘭克福、波隆那、台北;也採訪過很多知名作家,如龍應台,版權暢銷全球的童書作者Julia Donalson(朱麗亞),備受熱議的政治人物兼作者Jeffrey Archer(傑弗利)等。

他們善用數碼媒體拓寬跟讀者的接觸面,比如《讀書好》線上版、面子書平台、影音與電台節目,此外也舉辦讀書講座、成人與小孩的讀書會等。

“這對香港讀者來說是新氣象,就不單是介紹本土創作,也多了國際層面的報導,多了很多不同地域的資訊。”

團隊的努力備受認可,每當國內外有新消息或新出版品,書展單位、出版商或作者都樂意接受他們訪問,豐富《讀書好》的內容。

理念不太大
只想給香港一本雜誌

如果把《讀書好》說得很崇高或很了不起,第一個跳起來反對的人就會是鄺穎萱。“一開始其實我們沒任何宗旨。”

過往她是《誠品好讀》的忠實讀者,當時誠品書店是台灣文青重要的聚腳地,文化氣息濃厚,她很羨慕台灣有這樣的地方,還有一本這樣介紹閱讀的雜誌。“后來它停刊了,沒了這份雜誌,我很苦惱,同時也開始思考,香港七百萬人口,居然沒一份讀書雜誌。每個人都說香港是個文化沙漠,那我們怎樣呢?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啦’?”

于是,腦海裡就興起了辦讀書雜誌的念頭。計劃書擬好,團隊去敲新鴻基地產公司的大門,尋求贊助。“我們不是隨便選的,是因為知道新鴻基一直以來都熱衷推動閱讀,所以才找他們。”

“對方問我,為什麼我要這樣做?我跟他講,你不是為了我,其實這個是你的責任。如果能夠將社會變成知識型社會,人人有知識,找到更多錢,也才可以買你的樓,對不對?”最終對方被說動了,答應試辦三個月,若遇投訴就馬上撤資。

“所以說回來,就是我們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覺得為什麼香港沒有讀書雜誌,才去辦一本雜誌。沒有很大的理念,只不過因為自己很想看。”鄺穎萱笑道。

緊隨時代脈搏
編輯讀者不脫節

時常有人開玩笑說,如果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雜誌。在閱讀風氣越顯萎靡,雜誌辦一家倒一家的今天,《讀書好》辦了八年,95期,現正積極籌備100期的活動,這樣的成果不管是在香港或世界其他角落,都顯得難能可貴,鼓舞出版界的士氣。

我們可以說它幸運,因為遇見別具慧眼,願意承擔社會責任的全額贊助者,但我們也無法否定它的努力,有了明確的定位與紮實的內容,讀者才會一直支持至今。

每期雜誌主題,是幕后團隊最傷腦筋的事。以8月號95期為例,題目是“閱讀香港,認識中國”,今天中國的影響力,不管經濟、政治、文化層面,甚或人的生活,都已遍布全世界,那我們是不是該了解它多一些呢?

“所以我們不單單是讀書,如果每次介紹愛情小說,久了大家也會不想看,我們的題材跟社會議題是掛勾的,能夠反映讀者為什麼這個時間想看,才會有人看。”

閱讀時光
讓浮誇態度降溫

如今,我們的時代是何其浮躁不安。電腦、手機開著,電訊公司主打“時時刻刻跟世界保持聯繫”,新動態、新玩意,左一則右一則未經篩選過濾,像猴子般自動跳進我們的眼簾,此起彼落。

“社會好多聲音,很躁動,能夠令自己安靜下來的,就是閱讀。心靈安靜,才能思考對錯,越多新媒體,社會其實是越多躁動,因為大家要很快地表態,為什麼社會越來越紛亂,因為大家爭著要表態,怕死吃虧,這些在以前我是小孩的時候不會發生的。

吃飯是電腦先吃,菜放下大家第一時間拍照。去到一個新地方不是慢慢研究,看有什麼值得欣賞,而是拍照、打卡,放上FB,告訴大家,我、在、此。

這些行為沒有深入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呢?你給我like(讚),對我有什麼好處,我可以瘦了嗎?美了嗎?從這裡看到人心的改變,很渴望like,你給我like吧,我不在乎誰like我,只是要看一晚增長了多少個like,這會讓人越來越浮誇的,不在乎真實。

給你一個like其實是多麼容易,但人家是因為什麼原因給你like,你不在乎,因為你只是希望有個like。為什麼呢?怎麼解釋當你見到兩個like你那麼失望,但是見到兩百個like你那麼開心?我們小時候沒有這種東西,為什麼現在大家都在追求這麼虛浮的現象呢?而我們不再是追真相,而是追like,追認同。

我覺得閱讀就是將這種躁動,浮誇的態度降溫,降下來,將自己拉回應該有的態度上。我時常覺得追like像毒品,昨天追到兩百,今天剩下兩個,會覺得失落,是不是世界不喜歡我,朋友不再關注我的行蹤呢?如果要回复真身,我想多讀書,多看書,能把我們追求虛無縹緲的態度拉回原形,最低限度,至少能先安靜下來。”

縱然阻撓不斷
上書局依舊守住崗位

學習為了分數,分數為了升級,升不上去注定失敗,像這樣因應而生的功利閱讀行為,並不僅僅發生在香港,幾乎是種全球現象,亞洲國家尤甚。

“我不能夠將這件事扭轉過來。但是我們《讀書好》從來不介紹如何賺一桶金,買什麼股票會發達這樣類型的書,而是文學、歷史、社科,希望大家看完了從而思考,我想如果能夠將所讀的內容應用在生活中,這個就是最成功的。在看完后豐富我們的認知,看事情從多個角度,而不是‘有著數沒著數’。

近十年香港這座城市出現很多變化,大家醒覺了,對自己的崗位,對不同事情的看法的認知多了。以往可能是賺第一桶金這種書最受歡迎,吃喝玩樂,現在快要沒得吃喝了;以前可能會覺得關我什麼事,現在有很多改變,尤其是年輕人。近五年出版物多了很多社會議題的書,我想這反映了人心的改變。”

去年,鄺穎萱創辦的上書局面臨大量退書困境,疑是社運內容書籍遭打壓,進一步引起了香港的言論空間是否被壓縮的爭議。

出版業原已步步為營,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加上租金、經營成本等一路飆漲,她坦承,現階段的自己是悲觀的。“但還沒有到要即刻走的地步。”她依舊中氣十足:“我覺得我們要守住一個位。”

【資訊】《讀書好》

面子書專頁:讀書好
網上版:http://www.books4you.com.hk/
影音版:YouTube搜尋“讀書好TV”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