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蘿夏:入微──南洋觀眾真幸福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亞蘿夏:入微──南洋觀眾真幸福

原籍台灣的導演影而優則寫,信筆瀟灑揮來就是熠熠生光的銀河奇景,明星衣冠鬃影,在章回裡川流不息,要多熱鬧多好看,就多熱鬧多好看。



看在南洋群島的資深影迷眼裡,不禁咦一聲:不對,少了一點什麼?星光應該要更燦爛更輝煌,作者的銀色星河裡,明顯出現一個真空——沒有當年的左派明星。

這當然不是導演的錯,也不是他“孤陋寡聞”(怎麼可能喔?)而是地理的分隔與政治鐵幕,害得導演與左派明星緣慳一面。導演少年時代在台灣,當然看不到香港左派明星的風采,等他到了香港,左派電影已開到荼靡式微。

還是我們南洋觀眾最幸福,電影可以光明正大左右逢源,明星可以不分軒輊左擁右抱。先捧邵氏林黛、樂蒂、凌波,再捧電懋尤敏、林翠、葛蘭,然后還有長城鳳凰的夏夢、石慧、陳思思、朱虹,更有新新的舞蹈高手毛妹。也沒有忽略新華的歌唱片皇后鍾情。比星探還犀利的眼睛,也瞄到台灣那邊的穆虹、張仲文、夷光,還有王莫愁。她們四人的健美身材,真的是艷壓群芳。張仲文就挾著最美麗動物的光環,先啖了頭道湯。



中國明星?我們只知道解放前的趙丹、白楊、秦怡,還有不幸的周璇。解放后,中國明星也仍然是他們這幾位,不是我們影迷的眼睛太忙顧不到大陸,而是它根本沒有生產明星。紅色太陽光太強了,星星光芒簡直微不足道。

那時南洋國家簡直是看電影福地,電影攝制要先顧及南洋觀眾的口味,張徹后來解釋,他的電影裡的清裝男角沒有剃頭留辨子,就是那時的南洋觀眾對清裝打扮反感,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的恥辱,令到華僑對清朝痛恨羞恥。

香港電影一攝制完成,就先送到南洋戲院上映了,很多時候電影雜誌裡正在介紹的新片,上個月已在南洋公映了。所以,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的電影書籍,都有一個沒辦法糾正的缺點——電影幾時攝制完成,它只能有公映日期。許多影片都是拖了好幾年才在香港公映,舉個例子,林黛已在新婚后拿了第三個影后獎,她早期的《有口難言》才在香港公映。這也揭開了為什麼張愛玲在美國唐人街看了宋淇編劇的這個電影,要特地在信中提一筆,香港看不到。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