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之歌(第八篇) 跨河大桥改写两地历史 十八丁渡头停摆 | 中国报 China Press

码头之歌(第八篇) 跨河大桥改写两地历史 十八丁渡头停摆

报导/摄影:林顺利
霹雳州太平十八丁和过港渔村中间,只隔一条百余尺宽的河流“泣河”,过去多年,两地渔村住户皆以小型舢舨渡河,乘客只需随意将10仙或20仙放在船板上,就当着付给摆渡人船费,数十年如一日。



以前,渡头只是一些简陋木制平台和梯级,让摆渡人靠近,搭客跨步上下舢舨,往来两岸渔村。

鼎盛时间,十八丁与过港渔村的摆渡人,一度有5至6人,大家轮流提供廉宜载客服务,从早到晚。

物换星移,随着政府斥资兴建的跨河大桥在2013年尾完工启用后,舢舨已渐被大桥取代,村民多以步行、脚车及摩哆,使用大桥往来两地。



有波浪舢舨摇晃

这也使到摆渡人生计受打击,一些摆渡人基于已到退休年龄,告老停业;一些则转移阵地,移师他处作业,由于搭客越来越少,索性停业。目前,只剩下唯一的摆渡人坚守故业。

过港老一辈的村民受访时说,以前,小学生每天在清晨五六点就摸黑到码头乘坐舢舨过河,一旦人多或遇上渔船经过掀起波浪,舢舨就摇晃起来,情况十分危险。

老村民忆述,舢舨服务只提供到凌晨一两点,不过,若在没有舢舨服务期间,岛上出现紧急事故,如产妇分娩或病人必须紧急送院,热心村民多会使用渔船把产妇或病人载到对岸,以送往太平医院。

随着村民争取多年,政府终答应兴建跨河大桥,衔接十八丁与过港渔村,改写了历史,如今两地村民已改用大桥往来。

等涨潮才过港办丧事

村民说,以往过港有人办丧事时,必须等到清晨涨潮,潮水涨起,渔船甲板与码头等高,才可从十八丁把棺木运送到对岸的丧府。然后,出殡当天凌晨涨潮时,又把灵柩运到十八丁停放。

早年,村民和学生乘舢舨渡河前往十八丁,会先把脚车停放在靠近码头的路旁,返回过港后,才骑脚车回家。每日从过港来往十八丁的居民相当多,他们所依靠渡河的,是一艘十来尺长的舢舨。

由于两岸只靠舢舨往来,居民在搬迁或搬运大物件时,须顺着海水的潮流办事。

起初,舢舨是通过人力划木桨摆渡过河。后来,舢舨安装上引擎,可更快速方便的让居民往来两岸。

摆渡养大8子女
◆谢源兴 (70岁,退休摆渡人)

我曾当摆渡人20余年,靠着微薄收入,省吃俭用养大8名子女。

不知从何时开始,过港和十八丁之间便有摆渡服务,我是继承父业,靠摆渡为生。

每天的收入只有30余令吉;中小学生乘舢舨渡河时,都没有给钱,只有成人才付费。

后来大桥建好后,搭客少了很多,加上年事已高,唯有退休。

桥建好不搭舢舨
◆陈亚明(60多岁,过港村民)

自7岁上学起,便乘坐舢舨到十八丁。

早在三四十年前起,听说政府有意搭建一座桥衔结两地,2013年大桥建好,我也没再搭舢舨。

最后摆渡人拟退休
◆林文福(63岁,摆渡人)

目前仅剩下我一个人作业,在大桥建好后,摆渡人多已退休。由于年事已高,打算停业。

我在每天清晨便开始提供服务,直至下午时分,收费20仙左右,有者会自愿多付。

我曾从事捕鱼,因年老便没再出海,由于有船只,便改用来载客,既打发时间,也有少许收入。

新渡头移师别处
◆马瑞群(十八丁村长)

随着跨河大桥建好后,渡头已成历史,新渡头也移师别处。

十八丁只有一座政府兴建的码头,平日过港渔村民都使用大桥往来,少部分人仍使用舢舨,码头如今已多作为游艇上下客使用,唯码头设备须改善。

搭客多为乐龄人
◆郭生南(十八丁地方闻人)

十八丁渡头舢舨服务约在50年前已出现,之前,十八丁及过港村民都是靠船只往来,初时只收10仙,过后涨至20仙。

以前渡头在十八丁与过港最靠近处,后来政府在此处建桥,并于2013年启用,渡头才搬至靠近著名的咖哩面摊附近。

由于搭客少,摆渡人也渐减少,搭客多为乐龄人士,因登桥较不方便。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