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週末架勢堂一再蛻變 藝術生命不凋零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會客室.週末架勢堂一再蛻變 藝術生命不凋零

特約:子若
圖:張智玟、受訪者提供



今日登場
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創辦人鍾正山、草堂門金石書畫會創辦人謝忝宋博士
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創辦人鍾正山與草堂門金石書畫會創辦人謝忝宋博士,這對相識于1957年的師生,以畫結緣、惜緣,共走過將近一甲子畫緣。

在上星期《架勢堂》中,他們暢談了彼此緣起緣續的經過,讓我們強烈感受到,人生得一良師益友,是至幸福的事。他倆的故事讓人重新發現,一個好老師于學生是多麼重要的事呀!

一個老師之所以讓學生一輩子都不能忘記,說明這個老師在學生眼中,至少有一種本事是無人能取代的;當一個老師陪著學生一同長大,直到兩個人都白髮蒼然,依然還可以讓學生在其身上吸取生命的養分,這個老師必定身懷多面刀。



在謝忝宋博士的眼裡,鍾正山正是這樣一個多樣、多方向的老師,“他是一位美術創作家,並且善用這個身份以不同的空間(風格)去表達藝術之美,后來,他又投入藝術學院的建立,積極對美術教育界做奉獻。”

他認為,鍾院長一直都以不同的空間來處理他的創作,使得他的水墨畫創作不斷讓人看到蛻變,“他先借用其老師傳統的技法畫出南洋山水畫,之后逐漸研發出極具個人筆調的南洋風光景色,再后來,他又發展出另外一個屬于大寫意人物、土著人物、抽象人物、飛禽走獸、花鳥山水組合的空間。“

鍾正山這種筆墨技巧的多樣性、同樣題材展現不同視覺形式,謝忝宋打從心底由衷地說,這種多變與創新才是真正的創作藝術家!

他認為,一個藝術家若是失去變通的能力,即意味著他已走到了創作的盡頭。社會要有法則,無法則亂,然而,藝術則是法無定法,才能創造出更多新意,“他絕對對得起‘藝術家’這個稱號!”

藝術貴精不貴多,幾筆即登峰!

在這個8月份裡,鍾正山的女兒們特地于吉隆坡東方人文藝術館二館,為父親舉辦了一場名為《一生只數筆》的回顧展,以慶祝即臨的80歲生日。

這個畫展的名字,源自鍾正山在70回顧展的一幅作品題目,雖然那是他的自謙之題字,也是他對自己在筆墨探索中的期許。

他從1955年創作至今六十載,作畫的筆調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實現了多少中國畫家夢寐以求的返樸歸真境界,把中國傳統筆墨發揮得淋漓盡致。

鍾正山最令人敬佩之處在于成功將一切都精煉回歸到最原始,雖然寥寥幾筆,卻是內涵深邃,他的筆墨不但繪寫出其心靈感悟,更繪畫人性的真善美。這個畫展的名字完全表達了鍾正山純樸作品裡頭的深意。

除了辦個人回顧展,進入八十耄耋之年的鍾正山,並不因此而停下藝術的腳步,他透露,最近才與中國新華社共同成立東方文化藝術中心,這個位于巴生西港的藝術中心佔地兩萬多平方呎,未來將用作各種中華藝術活動的推廣,以及成立東方文化研究院。

浩然正氣啟動創作力

鍾正山之所以繼續走在這條路上,他說,趁著健康還行,理想未完成,我希望跟謝添宋這群學生和女兒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藝術的使命。

他老懷告慰地說,因為有這一群願意付出的年輕一輩藝術家,他的奮鬥力一直都不曾冷卻下來,“我這個老人家絕對沒有退休的觀念,只要一口氣尚在都要做一些與藝術有關的事,可說是老來多事!”

他還說呀,當一個人身體內的浩然正氣振發出來的時候,堅定意志力就能啟動強大的行動力,說什麼也不言倦、也不會累,甚至身體機能還行呢!

他以自己的老花眼鏡為例,每逢出國前,其身為眼科醫生的侄兒便準備好半打老花眼鏡給他攜帶出外,但他每次都掉三落四,以至要用到時就發現不見了,“雖然沒有眼鏡的輔助,可我看東西卻是越看越亮,眼睛哪有退化呀?”

當一個人做著自己一輩子都喜歡的事時,不只是心會透亮起來,就連身體各機能也都“老當益壯”起來,80歲的鍾正山給了我們最好的示範。

.........................

在自己國家殿堂辦展
人生無憾

儘管謝忝宋受鍾正山的影響至深,畢竟兩個人兩種個性,走的方向肯定是不一樣的,他認為,鍾院長一生的理想與抱負很多,為了把本土南洋美術,還有自己的理念、思想帶到中國乃至國際藝術舞台,他近一二十年來,都走在海外的路上。

當老師走在海外的路上,謝忝宋則在本地成立了草堂門金石書畫會,這個書畫會之所以命名為“草堂門”,他的解釋是意義深重。他說道:“草堂裡有一扇門,門裡頭有一群小草,我時時刻刻寄予厚望,盼這些小草來日成長壯大,青出于藍更勝于藍,走出此門即是成功在望!”

由謝忝宋創辦的這個草堂門金石書畫會,會員來自本地華人藝術家組,他們以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藝術視為己任,“南洋書畫藝術的傳承工作不能只由一個人來扛起責任,我希望跟一群志同道合的藝術家朋友,一起來做扮演好這個繼往開來、承先啟后的角色。

終于等到了!

鍾正山給謝忝宋的這個草堂門傳授藝術的計劃有極高評價,“他傳授的路線有別于其他藝術教育者,一般上,國際藝術界傳統教學方式是先模仿老師作品風格,然而,謝忝宋更多的是給學生啟發,進而發展出個人的創意與特色,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今年適逢草堂門邁入第十個年頭,為了迎接首個十年的到來,謝忝宋與他的學生們群策群力著手在十月份籌辦一個大型展覽,並且邀請北京畫院的知名水墨畫家劉德洲父女前來大馬,傳授近代水墨畫技法,屆時,草堂門也會舉辦一項以南洋風格繪畫為主題的論壇。

從前文行筆到此處,我們看到師生倆在藝術路上相輔相成,藝術成就又相得益彰。當老師鍾正山在舉行一生所畫的回顧展之際,無獨有偶,身為學生的謝忝宋也迎來了平生最大型的個人畫展。

那就是正在國家視覺藝術畫廊(National Visual Art Gallery,前稱國家畫廊)舉行著的“謝忝宋南洋水墨展”,此番大約展出了140件作品,“等這個展覽等了兩年多啦,如今終于等到了!”

對于大馬畫家而言,國家視覺藝術畫廊是所有畫家夢寐以求的藝術殿堂,它的重要性與代表性就像是國家文化宮之于舞台藝術家般,屬于最高象徵的文化與藝術舞台。

“如果無法在自己國土的國家級畫廊進行個展,對任何一個畫家而言,這都是一種遺憾的事。”如今夢想成真,謝忝宋坦言,內心有種苦盡甘來的強烈感受!

難忘一甲子初聲!

在這一百多幅畫作當中,謝忝宋特別提到了《初聲》這個作品,這幅畫畫于1957年;從年份來看,大家心裡該有個譜了吧?是的,那就是當年鍾正山老師要他臨摹的畫作,這是他畫的第一件作品,畫紙旁還留有鍾正山的筆墨,一轉眼,就如此珍藏了將近一甲子的歲月。

所以,在這次展覽中,他無論如何都要把這件作品掛在國家視覺藝術畫廊中,此時此刻,鍾正山也趨近來看畫冊中的這幅最初的水墨畫,兩個人又爭論起來,學生說老師修飾畫中其中一部分,老師則說,哪有修呀?

看著師生徒的你一言,我一語,儘管兩個人都白了頭髮,時間仿彿又回到了從前,對著收錄在畫冊中的這幅畫,謝忝宋有感而發,說道:“真的百感交集呀!”

想要觀賞兩人的藝術作品與成就,大家不妨前往東方人文藝術館和國家視覺藝術畫廊走一趟,讓他倆用一筆一墨告訴你關于他們的繪畫乾坤。

南洋畫壇未來成就人材

鍾正山與謝忝宋師生倆一步一腳印走過半世紀,訪問來到尾聲,自然要求這兩位在大馬水墨畫畫壇上舉足輕重的代表人物,來個未來願景的述說。

鍾正山看到的是一個陽光般的前景,他說,大馬是一個繪畫題材豐富且多姿多采的國度,加上在地教學方式的獨有性,以及此地提供更寬闊的發揮空間,未來足以成就更多傑出的南洋風格水墨畫家。

眼見本土水墨畫界長江后浪不斷地湧現,謝忝宋則要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在明天的時代來臨之前,我們要準備接受不同水墨畫空間的出現與存在。

我想,只要繼續奔走,未來一定在前方等著大家!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