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傅賣糖 也賣古早回憶 叮叮叮響了60年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老師傅賣糖 也賣古早回憶 叮叮叮響了60年

本報特約
獨家報導∕攝影:何詩婷、蘇德洲
(吉隆坡17日訊)賣傳統小食,也賣童年回憶!



當了叮叮糖師傅約過60年的鄭金華,年逾80歲,但至今仍不斷把“鐵馬”放在客貨車上,穿州過鎮全馬跑,以讓新一代華人重新認識祖父母和雙親舊時代的零食,即“叮叮糖”與“麥芽糖”。

鄭金華說,雖說時代變遷,現代的年輕人對這傳統零食已感到陌生,但對他而言,至今一大把年紀仍拖著身體到處售賣這傳統零食,除了打發時間和賺錢,更重要的是想賣一個回憶給該年代的人,並重新將這傳統零食“保溫”。

他說,現代年輕人聽過“叮叮糖”和“麥芽糖”,但很多人始終沒有見過兩者的廬山真面目,為讓這門手藝繼續傳承,他兒子也隨著他步伐當起“叮叮糖”師傅。



目前全馬僅剩幾位會製造“叮叮糖”的師傅,鄭金華是其中一位。

他受訪時說,他過去從事這行業是在機緣巧合下,結果一接觸這行業,就半個世紀了。

鄭金華來自森美蘭芙蓉。他說,他是于10多歲時,因家境不好,也沒升學機會,因此一開始工作便是在雜貨店打工,當時月薪只有20令吉。后來為了生計,他向朋友批發“叮叮糖”來售賣,以幫補家用。

他說,人算不如天算,朋友最后卻轉行售賣冰淇淋生意,他在無策之下,唯有向友人討教製作“叮叮糖”的手藝。

鐵馬工具依舊未變

時代變遷,鄭金華的售賣方式依然不變,仍保持著以一輛“鐵馬”、一把雨傘,鐵鎚和錐子,並現場把一大盤的糖鑿碎。

當然他也強調,以客貨車售賣“叮叮糖”極為麻煩,以腳踏車穿梭大街小巷反而輕便得多。

他也說,早在50年代時,有車的人不多,大家唯一的交通工具便是腳車,因此他在古早時都是踏腳車售賣“叮叮糖”。

他說,因為過去的習慣,至今他仍堅持推著腳車售賣“叮叮糖”。

不過,他說,現在與過去不同是,他以客貨車載了“叮叮糖”和腳車到一個地區后,再推著腳踏車去售賣。其兒子也是如此。

迎合現代口味更多

雖說鄭金華保存了傳統售賣方式,但製作“麥芽糖”和“叮叮糖”的方式必須與時並進,否則繼續以傳統方式製作,最后肯定氣死鄰居!

他說,這是因為傳統製作方式是以木材慢慢燒煮麥芽等,散發出的濃煙將熏及隔壁鄰居。為了不想帶給人麻煩,他以液化石油氣取代木材。

鄭金華也說,為了迎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他和兒子研發了多種口味的“叮叮糖”,但都以水果口味為主。

他說,他自己只是售賣原味和薄荷口味的“叮叮糖”,他的兒子售賣的口味比較繁多,有草莓、香蕉、菠蘿及橙等口味。

他希望創新的多種口味“叮叮糖”,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購買。

父子分道走遍南北

父子倆“雙劍合璧”穿梭西馬各角落,但鄭金華至今仍堅持獨自找尋他每天的“落腳地”賣叮叮糖,鮮少與兒子同行。

他說,他60年來走遍了半島多個州,其中包括森美蘭、雪蘭莪、馬六甲、柔佛、檳城、吉打和霹靂等。

他家住芙蓉,但至今仍駕著貨車到北馬或東海岸售賣叮叮糖。他說,如果到北馬或東海岸地區,他必須在該處租旅店過夜休息,然后隔天才返家。

相反的,他說,若是到隆雪或馬六甲屬于比較靠近森州的地方,他一般會每天往返住家。

不會長駐同一地點

鄭金華說,他們父子倆不會固定在一些地點售賣這傳統零食,除了一些邀約,如到一些廟會或活動才會見到他們父子的蹤影,因為這些邀約上的時間早已定下。

他說,至于其余時間他會到什么地方擺攤,他有時也說不上來。

“每次一些顧客問我什么時候還會再來,我還真的說不上來。”

他說,他不能固定一個地方或長期在一個地方售賣,否則顧客會看膩和吃膩。

鄭金華父子穿梭在北馬、南馬和東海岸,每半年平均才會重回到同一個小鎮,有時,甚至一年才重回一次。

無論如何,他認為,每次重回到同個小鎮,見到顧客就如同見到老朋友。

鄭金華說,目前他的顧客群對像多數是華人和印度人,但他父子也盡量將叮叮糖與麥芽糖推廣給遊客,甚至不斷到一些展覽會或廟宇擺檔。

他說,他的兒子曾到吉隆坡的一個展覽會擺攤售賣叮叮糖和麥芽糖,豈料擺攤期間多數來詢問及購買的顧客大部分都是以外國遊客為主,尤其是洋人。

他說,國外遊客覺得叮叮糖好特別,尤其是黏糊糊像似年糕的麥芽,他們更加喜歡吃,相反的本地人就不會那么好奇。

叮叮糖又叫貴妃糖

“叮叮糖”是由麥芽糖和白糖製成,因為使用這兩種材料,糖就會變得堅硬,所以需要使用小鐵鎚和大釘子把一盤的大糖塊敲成一小顆一小顆。

“叮叮糖”又叫“貴妃糖”。據說,在中國古代楊貴妃最喜愛吃糖子,整天都會把糖子含在嘴裡吃,所以民間就把這糖子稱作“貴妃糖”。

隨著時代變遷與改朝換代,“貴妃糖”漸漸流入民間,成了如今的“叮叮糖”。

“叮叮糖”后來隨著從中國南下尋找生計的華人來到大馬。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