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裏的虛與實.陳慧文:講好一堂課

在手機和平板電腦當道的時代,學生把電子產品帶到課堂上,對講究上課效果的老師是一種干擾。中小學老師尚且可以把學生的電子產品沒收,大學當然做不到了,只能事前禁止大學生上課時使用電子產品。

在一個互動課堂的工作坊裡,我發現大學裡也有老師在好幾百人的課裡,使用一些軟件和學生做課堂互動。例如使用一個叫Kahoot的網站,製作線上問答游戲,學生在講堂裡用手機現場回答問題,看誰最快。現在的教育軟件和網站越來越多,目的是讓老師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放在大學情境裡,如果使用各種科技手法,設計一堂課讓學生可以不再玩手機,這就是老師的一種成功了。

來了這所大學教書以后,大學的教師充電課程,讓我接觸了各種教育理論、理念、軟件和網站。我常在心裡把從前在中文繫上課的經驗拿出來參照:“難道傳統的講課加板書就沒用了?”

我沒有答案,因為我目前從事的是語言培訓,不是教文學課。我曾和中文組一個年齡相仿的同事聊起,我們的碩士學位都是中國的,我們都很享受中國老師純粹的講課加板書。

從前我在復旦大學上課時,老師就用粉筆板書,課堂是那種有綠色黑板的。我和同事都見識過這種課,大家聽得如癡如醉,這就是老師講課的魅力和功力。我和同事都是80后,據說80年代之后的人都屬于網絡世代,傳統聽說法的上課方式,可能對網絡世代而言太悶了。但我覺得,就算是網絡世代,如果老師講課講得好,就算只有板書,還是可以吸引學生。

至今我還很懷念老師的一個開場白:同學們,在我開始講這堂課之前,我要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別小看這樣的開場白,要找一個這樣的故事,事先要做多少的研讀工作呀!

現今大學對老師的評估,普遍上注重老師的研究成果多過教學。在語言學院,唯一可評估老師的教課,就是學生的回饋報告。而且從今年開始已經電子化,學生就懶得在網上評論了。功利一點來說,學生的回饋,只是給老師的一個參考,並不會給老師的工作報告加分。也因此,很多大學老師更注重研究而不是教學了。

只有在乎和學生互動的大學老師,才會在備課和教學上花心思,這種大學老師,我可是很尊敬的。

喜歡文學,喜歡聽故事,喜歡記錄生活。目前在大學教導中文作為外語,總覺得自己在摸著石頭過河。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