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鏡‧血型不相容腎移植手術 重獲新“腎”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西洋鏡‧血型不相容腎移植手術 重獲新“腎”活

報導:陳筱柔



血型不配,不再是腎臟移植的禁忌。

這也意味著腎臟衰竭患者,正式迎來了器官更換的另一個春天!

全球腎臟衰竭盛行率逐年提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人數急遽上升也進一步加劇了腎功能衰竭發病率;而糖尿病人數高居東南亞之冠的我國,腎衰竭案例及洗腎人數更是以倍數增長,成為我國醫療界的沉重負擔之一。



目前,治療末期腎臟衰竭的方式有三種,分別為:腎臟移植、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現任太子閣醫療中心(Prince Court Medical Centre)專科顧問的我國腎臟內科權威拿督陳書緣醫生指出,腎臟移植其實是對末期腎衰竭最適合,也最好的治療方式:“手術成功后,患者的腎功能可以恢復至正常人水平,整體存活率也更高。”

無論是血液或腹膜透析,其實都無法使腎衰竭病患的體內毒素及代謝廢物清除到正常,但成功的腎臟移植,卻能讓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相比起過去我們僅能依賴腦死患者臨終前和血型相容活體親屬的捐腎,從2011年開始第一宗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手術至今,以及這幾年陸續進行了多宗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手術,歷經三年后續追蹤治療的良好結果和高存活率結果,讓馬來西亞終于正式躋身全球少數有能力進行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的國家之一。

陳書緣:微創減出血縮短復元時間

陳書緣解釋,“過去,不同血型就無法進行移植或捐贈,但隨著科技發展,過去不可能的事情,已經變得可行。”

“當然,血型不相容的腎臟移植手術準備時間比較長,風險和費用都相對比較高,但我們已經有應付的能力與經驗。”

“另外,醫療科技的進步,也讓腎臟移植手術進入了微創世代,捐贈者不再需要留下長長的難看疤痕切口,只需要切開大約3-5公分的洞口,利用包含內視鏡頭的微創手術器材就能完成,減少出血量、手術感染風險之餘,也大大縮短了手術后的復元時間。”

器官捐贈不足阻礙腎移植

陳書緣醫生表示,我國的器官(包括腎臟)移植在技術層面已趨成熟,但是,器官捐贈來源不足,以及可執行移植手術醫療資源機構寥寥可數,是腎臟移植至今無法普及化的兩大主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這也是全球大部分國家共同的難題。

上述問題衍生出來的其他隱憂包括:由于缺乏提供腎臟移植服務的私立醫療機構(目前,我國只有吉隆坡中央醫院、馬來亞大學醫療中心、士拉央政府醫院和少數私立醫院提供腎臟移植服務),很多腎臟衰竭的患者,從一開始就沒有被告知“腎臟移植”其實是更合適治療選項的事實。

另外,一直以來也有不少患者為求生路,往往選擇到器官來源有爭議(例如:買賣腎)、醫療水準參差不齊的國家做手術,一旦手術結果不理想或發生併發症,不但治療更困難,也非常耗費國家醫療資源。

陳書緣醫生表示,未來若有更多私立醫院願意提供腎臟移植服務,除了減輕國家醫療負擔,患者也相對有更多選擇。成功移植的腎臟,腎功能一般可“耐用”15年或更久時間。

腎臟移植優缺點分析
優點 缺點
不必再飽受頻密洗腎、透析管阻塞等困擾 早期有手術風險和術后感染風險
免除腹膜透析植管感染的困擾 植入的新腎臟仍然有慢性排斥幾率
飲食與飲水量恢復正常 可移植的腎臟來源嚴重不足
改善生活品質,回歸正常生活
患者長期存活率更高

腎臟移植主要有兩種

關于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ABO 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目前,腎臟移植主要分為兩種:

★非活體腎臟移植(從因意外導致腦死的人體取出腎臟來進行移植)

★活體腎臟移植(從活人身上取出一枚腎臟來進行移植)

非活體腎臟移植是一種死亡后的器官捐贈,必需經捐腎者家人同意后才能進行。符合移植條件的腎臟衰竭患者會被登記在等候移植的名單中,直到合適的腎臟出現為止。

然而,非活體腎臟移植的等待時間難以預知,必須取決于捐贈者和接受者雙方血型和組織類型配合的程度,以及可供移植的腎臟來源。

活體腎臟移植,我國目前只接受由直系親屬(例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捐贈的腎臟。過去,由于捐腎者的血型和組織類型必須與受腎者相符合,即使有人願意捐贈但若血型不相容還是只能望“腎”興嘆,隨著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的醫療技術日趨成熟,一旦確定捐腎者的健康狀況適合捐贈一枚腎臟,以及完善評估移植手術的可行性后,就可以根據個別情況,在手術前先藉由不同技術過濾分離血漿,濾除血液中對抗不同血型的抗體,以及透過藥物抑制抗體產生,就能進行不同血型的腎臟移植。

雖具風險卻值得嘗試

雖然目前已有更好的抗排斥藥物,手術技術與設施也更勝從前,但手術畢竟並非萬能,新腎臟同樣可能在患者體內產生排斥現象。

另外,感染也是另外一個常見的腎臟移植風險,除了手術感染風險,同時抑制人體免疫功能的抗排斥藥物,也可能加劇感染問題。

無論是捐腎者或受腎者,在移植手術前都必需被告知一切可能發生的風險,做出知情的選擇。

換句話說,腎臟移植絕非十全十美,但從醫療和患者角度來看,卻是一件值得嘗試的事。

當然,若能愛護腎臟及早預防,那是更明智的做法,尤其是被視為腎臟損傷和腎功能衰竭高風險群的糖尿病患者,更務必小心愛護腎臟。

陳書緣醫生提醒這類患者應每年進行檢查,最好在腎臟功能惡化前及時處理,包括盡可能提早進行腎臟移植。

面對三挑戰降移植率

陳書緣醫生表示,雖然克服了血型不相容的問題,但我國每年的腎臟移植率仍然偏低,與日漸攀升的腎臟衰竭病例相比如同杯水車薪,缺乏足夠的私立醫療機構擁有腎臟移植技術,以及缺少捐贈者是上述情況的兩大主因。

另外,目前保險只承擔受贈者的醫療費用,但捐贈者的醫療費用則需要自費。因此,昂貴的醫療費用,也可能讓患者陷入“有腎捐卻沒錢換”的困境。

比洗腎存活率更高

根據統計,腎臟移植比起需要每星期數次到洗腎中心報到、或一天數次更換腹膜透析液,患者存活率更高,而且差異性會隨著時間推移更趨明顯,當然,成功換腎者的生活品質也會大大幅度提升。

陳書緣醫生坦言,應該嘗試為大部分合適的腎臟疾病患者進行移植,當然,不適合或無法承擔移植風險的患者除外(例如:心臟衰竭、超重、罹患嚴重疾病如癌症等等),原因在于除了風險太高,傷口愈合和術后康復的情況也有欠理想。

如同血型相容的活體或非活體捐贈腎臟移植手術,血型不相容的腎臟移植同樣存在感染與排斥的風險。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