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教育水平(二) 理解文答案不明顯 PISA難統一標準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大馬教育水平(二) 理解文答案不明顯 PISA難統一標準

報導:潘有文



“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今年進入第15個年頭,它在國際教育方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許多國家紛紛向它“朝聖”,以證明自己國家的教育水平。

但是,它的標準適合所有國家,包括我國嗎?從“國際學生評估計劃”的各種評估要求和標準,讓教育專家來審視它所要表現的真實教育意義。

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注重測定孩子的認知和思維能力!



“簡單的說,就是評估推理能力,以及測試語言推理能力;題目是理解文,答案不明顯,它即是一種推理能力檢定。”

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研究員黃集初表示,各國文化有所差異,難以擬定共同標準,因此PISA純粹測試推理能力,不會測試詩詞理解程度。

抽調評估不代表全國

PISA按照比例以抽樣形式測試,不以學生成績優劣為準,但是如果有些國家或地區只挑選成績出色的學生參與評估,該國學生在PISA的表現就會比較靠前。

同時,他指出,如果一個國家是從國內各地挑選學生參加評估,例如美國,另一個國家是以單一地區參考評估,就像中國以上海作為代表,即使后者的成績再佳,也難以作為當地教育水平的參考標準。

“因為中國只以上海為代表,所以只能說中國上海水平高而已,不能代表全中國。中國上海水平原本就比其他中國地區都高,如果要談中國教育水平,就要在各省各縣抽調學生。”

他說,如果中國採用全國抽調方式,說不定中國在PISA的“教育水平”就不會太高。

反之,美國在PISA的評估成績表現中等,因為全國抽調評估,如果美國只以精英地區,例如以紐約為代表,其在PISA的教育水平表現或將大大優于現有成績。

“有時看這些國際教育評估數據,外行者就看排名,內行就看門道,排名只能做為參考。”他指出,這視分析其中數據而定,得出的評論和結果就有所不同。

成績也受周遭環境影響

“國際學生評估計劃”(下稱PISA)評估年齡,以15歲的學生作為標準,大馬教育專家楊泉博士指出,這或和美國的教育體制有關。

在美國,第八年級(Grade 8)是初中(Junior Middle)的最后階段,這段學生年齡正好是15歲。

“最早的跨國教育研究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鑒協會(IEA)主導,範圍則包括基本教育科目如閱讀、公民素養、數學、科學、信息技術等方面。”

他表示,聞名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就是由IEA主持的,其中一個教育研究階段對像便是八年級(初中)學生。

“要知道,PISA 所評估的是15歲學生經歷學校、家庭與社會環境熏陶后所累積的總體成就。換句話說,PISA成績不只反映學校教育效果,也反映相關家庭與社會環境的長期影響。”

正因如此,負責PISA評估作業的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強調,PISA成績不一定反映教育系統的素質。

然而,楊泉博士指出,在許多報告中,PISA成績經常被解析為測量國家教育系統素質的指標,“這是具誤導性的。”

15歲潛能才全面發揮

PISA以15歲的學生作為評估對像,除了上述提到或以美國的教育制度有關,黃集初以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1896-1980)的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 Development)來看,這個年齡已具有抽像思維,適合在這個年紀進行教育評估。

皮亞傑的理論,以年齡劃分兒童不同的心理成長期,共有四個階段,即感官動作期、前操作期、具體操作期,以及形式操作期。

黃集初指出,人的邏輯思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具體,另一種是抽像,第4個階段的孩子已具有抽像的思維。

“以數學為例,數字可算得到可做的,但A+B+C符號化的數學就屬于抽像思維。有些孩子很會算,但進入代數,可能就不能應付了。”

他表示,因此數學的代數,15歲后學習才比較恰當。

他曾在獨中服務17年,教過數學科,有些學生在14歲時,對于數學還不容易掌握,但隔一年后,即15歲時反而可以對數學的理解有很大的進步。

“對數學有沒有天份,要到15歲后才能確定,因為這個年齡開始具有抽像思維,潛能才能全面發揮。”

有些時候,小孩沒法提前學習某些東西,那是因為還沒到達相關階段,黃集初相信PISA把評估年齡訂在15歲,或也是基于這方面的考量。

轉變教學方式
芬蘭教育再進化

當許多國家都在追求PISA的肯定,當初拿下PISA評估多個冠軍的芬蘭,已經轉變教學方式,芬蘭教育再進化!

芬蘭計劃廢除教學分科(Teaching by Subject)的方式,不再分科分類教學,而是改為主題劃分(Teaching by Topic)。

什么是主題劃分?舉例,若以“歐盟”為主題,就會教導學生歐盟的經濟、歷史、地理等,以主題貫穿跨學教學。

簡而言之,傳統教學方式分科學習,芬蘭卻將之整合起來,以主題來教學,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連貫。

負責改革規劃的芬蘭教育委員會(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指出,學校應該教孩子未來生活所需,而不是提高考試分數所需,這一次的教育改革,就是為提升孩子面對21世紀挑戰的能力。

政府試好評估不一定好

我國一些在PISA評估表現一般的學生,在政考試卻能考取不俗成績,從中是否能解讀出一些不同的信息嗎?

楊泉博士指出,我國政府考試是以比較方式把學生的考試分數,從最高排到最低,然后按照統計學的特定常態分佈模式重定等級。

“不管學生們所獲取的分數是高或低,統計作業都會把學生成績以常態分佈模式分佈出來。”

他表示,同樣的學生如果參與國際比較評估,那他們所獲得的分數就必須與其他參與國家的學生分數對比排高低,所得到的結果不一定是與政府考試成績一樣。

“如果我國學生的學術成就與大部分國際學生的成就是不相上下的話,那這種現象(在PISA表現一般,在政府考試成績出色)是不會出現的。”

只看排名忽略了分數

PISA開始評估初期,北歐國家如芬蘭,取得不錯的表現,但是過后許多國家或地區超越了芬蘭,這說明什么?

楊泉博士表示,關鍵問題在于大家只看排名,而不是看分數指數!

“某個國家的排名可能低于另一個國家,但是其分數指數可能相差不多,也可能是屬于同一個等級的成就。”

另外,由于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國際學術評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參與下一次的國際評估的準備工作,包括讓學生複習同類式的試題。

在他看來,教學研究證明應試準備對評估成績是有積極影響的,因此,在排名競爭中,當然有的國家會進步,也有國家會退步。

皮亞傑理論的四個階段

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

◆感官動作期(Sensory-motor Period,0-2歲)

擁有物體恆存的概念,開始由本能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

◆前操作期(Preoperational Period,2-7歲,也稱前運思期)

已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性。

◆具體操作期(Concrete Operation Period,7-11歲,也稱具體運思期)

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理解可逆性與守恆的道理。

◆形式操作期(Formal Operation Period,約11-16歲,也稱形式運思期)

開始會類推,有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思考解決問題。

PISA評估範例試題一覽

以下為取自台灣版本的PISA範例試題,非正式評估試題,純屬參考。


PISA 2012範例問題─數學之一


PISA 2012範例問題─閱讀之一


PISA 2012範例問題─合作解決問題

PISA與傳統應試制的差異

PISA的評估試題重點,在于?跨科目內容為前提,主要評估知識應用、創新和解決問題等高層次思考能力。

“這類試題也稱表現評估(Performance Assessment)試題,通常是先描寫一些事故或情況,然后通過一系列的高層次思考問答題,讓考生解答。”楊泉博士表示,這些試題所描寫的事故不一定選自一般的教學綱目。

此外,PISA評估包括一般的智力評估試題,傳統應試試題雖然也有高層次思考能力考題,但是其重點主要是測驗科目內容,而且大多數還是屬于記憶和理解題。

“不過,在西方國家,表現評估也已經逐漸納入傳統考試內。”他說。

人物背景
黃集初簡介

─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研究員
─曾在獨中服務17年
─中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碩士
─活躍于網上評論和分析教育課題。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