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蛤虧大 生存率低 價格漲50%

報導:林淑慧

(吉隆坡20日訊)基于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近半年來大港沿海養蛤場的蛤生存率很低,有的死亡率甚至高達100%,場主損失重大,也導致市場貨源短缺,價格暴漲50%。

大港海產公會主席紀偉成接受《中國報》電訪時說,最近半年,據他向當地養蛤場的場主了解,獲悉蛤的產量大幅度減少,很多蛤養不活,就算辛苦熬過成長的過程,最后也死掉。

“大蛤小蛤的生存率都很低,有的養蛤場的死亡率高達100%,這是很嚴重的情況,場主面對嚴重虧損。”

他說,和以往一天可生產200包的蛤,現在的產量只有10多包,每包介于80公斤至100公斤。

“影響生產量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氣候變化,也可能是環境污染,包括受到鄰近稻田農藥、工廠排出的廢料所致,影響了土質。”

無論如何,紀偉成說,養蛤場場主已把養殖場的土質送往檢驗,了解原因,但到今沒有結果。

存活率只有20%至30%

“養蛤其實是一個收入很好的行業,在政府鼓勵下,很多漁民也自己養蛤,但必須是沿岸2海里外,零至1海里為保育區,禁止養蛤。”

在雪州,養蛤場一般坐落大港、瓜雪、丹絨加弄等沿海地帶。

另一方面,吉隆坡海商公會會長卓舜泉受訪時也認同蛤產量大幅度減少,據他了解,全國養蛤的情況是只有20%至30%的生存率,以往是80%至90%。

“過去幾個月,鮮蛤的批發價格大約是每公斤9令吉,今天跌至6公斤,但比起最早期的三四令吉也是貴了。”

按照份量分配

★梁先生(60歲,魚販)

從批發商得悉鮮蛤的貨源供應吃緊,產量情況大不如從前。

批發商也是按照一定分量分配給業者或小販,鮮蛤產量減少,導致價格不斷提升。

現在家庭主婦講求健康飲食都不會購買鮮蛤,但對炒粿條小販和炒粿條小販影響較大。

主婦減少烹煮

★亞豪(魚販)

因為海水污染今年初起,市面上的鮮蛤嚴重短缺,魚販有就買沒有就選擇不買。

一般上,需求量較高來自泰國餐廳或是炒粿條小販,家庭主婦都鮮少在家自己烹煮鮮蛤。

目前鮮蛤價格大顆每公斤10令吉和小顆則是7令吉至8令吉,其實以往大顆鮮蛤每公斤才6令吉漲幅大。

賺取較低利潤

★葉天生,65歲(炒粿條小販)

平時是買已經剝殼鮮蛤,售價是每公斤10令吉至12令吉不等,現在每公斤18令吉。

雖然鮮蛤漲價成本隨之漲,但並不能轉嫁給消費者,前來光顧的都是當地熟客,最后只能自己承擔,只能賺取較低的利潤。

鮮蛤對一碟炒粿條非常重要,少了蛤就等于少了“靈魂”。

雪隆鮮蛤供應大減

大顆每公斤漲至10令吉

報導:方貝欣

雪隆區市面上鮮蛤(Siham)供應大減少,大顆鮮蛤從原本每公斤6令吉飆升10令吉,已剝殼的蛤則是每公斤10令吉調漲價至18令吉。

據了解,我國市場的鮮蛤大部分來自霹靂州,在2004年發生東南亞大海嘯后,地殼移動、海床起了變化、導致泥土變硬,蛤生長率開始不理想,不料今年初因為海水污染蛤又面對嚴重死亡率,該現象不僅發生在十八丁,從瓜雪和大港、霹靂、檳城至泰國沿海地帶的蛤場皆面對同樣問題。

《中國報》記者前往雪州班丹柏蘭嶺早市巴剎魚販及炒粿條小販了解鮮蛤貨源情況時,大家不約而同指出,最近鮮蛤供應大大減少。

受訪的魚販指出,雖然大部分蛤是養殖的,但蛤苗及成蛤死亡率不斷攀升,導致目前市面上的鮮蛤貨源供應非常吃緊。

炒粿條必下

他們說,今年初開始,向供應商買貨未必要就有,批發商會按照一定分量分配給業者。

他們說,蛤價格不斷“節節上升”,從原本每公斤6令吉的大蛤,漲價至每公斤10令吉,小蛤則是7令吉至8令吉。

他們說,一般上,泰國餐廳、炒粿條小販及咖哩面小販使用鮮蛤比較多,講求健康飲食的家庭主婦少購買鮮蛤當菜餚,畢竟鮮蛤膽固醇高。

受訪的炒粿條小販指出,平時是買已經剝殼的鮮蛤,售價是每公斤10令吉至12令吉,飆升至現在每公斤18令吉。

他說,沒有鮮蛤的炒粿條,就同等少了一些“靈魂”,售賣炒粿條十多年至今,從未遇過類似的情況。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