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 : 大巴刹可发展为观光区
许多地方的大巴刹,都是有一些历史的,因为民以食为天,有人落脚住的地方,首要解决的便是食的民生问题,巴刹于是应运而生,再随着人口的增加,巴刹也从小变大。
巴刹在草创之初,可能只是一个露天的小市集,农民小贩带来他们的少量产品,售卖给地方上的居民。
一步一步发展下来,从简陋到大巴刹的规模,从没有规划的小巴刹,到略有规划的大巴刹,一幌,就是几十年。
小贩对自己地方上的原地巴刹有了感情,与老客户建立了深厚交情,他们多半不愿搬到别处,即使政府保証新的巴刹地点会更方便,更有良好规划,设备更现代化,不阻碍交通。
小贩担心搬去新的地点后,失去客源,失去优势,失去一路走来的美好感觉,这是情有可原的,人之常情。
其实,除非成了危楼,否则,大巴刹不需搬迁,只需好好附加一些新的规划,稍为美化,提升卫生,提升设备,大巴刹可以成为更高格调的地标,不只是限于让公众采购日常用品而已,它还可以发展为游客爱去的观光景点。
去过的众多国家,韩国、泰国、越南,当地的大巴刹,必定被我列为行程之一,因为不到当地大巴刹逛逛,等于没有深入当地人的生活。而这些大巴刹,也从没有让我失望过,甚至让我流连不去,或在逗留期间,再三造访。
在韩国首尔某处的大巴刹,我买到最好的海带、海产、摊子上摆着卖的人参和各种手工艺品,大大品尝了当地的小食……
在胡志明市的宾当大巴刹,我买到各种牌子的好品质越南咖啡、手工艺品、衣服手袋和纪念品,吃到最好吃的法国面包、烤肉片……
即使我们邻国小小的合艾,大巴刹里的白钢厨具、衣服用品和泰国风味美食糕点,也都长期在吸引著大马游客前往一游。
如果我们的地方政府当局,能够开明的动动脑筋,不必一定要忙着以发展为名,把原有的旧大巴刹搬迁,而是可以把旧的大巴刹改头换面,使之成为本地人和游客都爱到的地方,经济必会随之而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