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庫.河流街茶果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知食庫.河流街茶果婆

特約:林金城



■“知食分子.人文空間”總監、品牌創意顧問、美食專欄作家、電視美食節目顧問、詩人

首先,我必須強調,如果你來到芙蓉山,是絕對找不到有條街叫“河流街”的。

言談間,老芙蓉總習慣把這城市稱作“芙蓉山”。初次聽聞,還懵懵懂懂,開車在市中心逛了幾圈,發現街道井然有序,平平坦坦,“山”又從何而來?倒是後來隨著尋味版圖越漸擴張,車子開始兜遠一些,才發現附近真的有不少山坡地,蓊蓊鬱鬱,於是,“山城”二字馬上浮現腦際。

笨!芙蓉不就叫作“山城”嗎?



翻查資料,芙蓉在二次大戰前,還真的與怡保齊名,被喻為馬來亞最整潔的城市之一。“它四面環山,古木參天,綠意盎然,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氣候怡人,白天涼快,入夜微寒”。也難怪有些老芙蓉一提起山城舊貌便搖頭嘆息,說滿城老樹都被砍掉了,三街六巷的美麗市容早已褪色……

河流街就位於芙蓉山的市中心,在英殖民時代,它的官方路名叫做River Road,也許華人“不諳”水性,管它河不河流,新開闢的街道叫成“新街”最好。早年的“新街”,街尾被一大片叢林擋成死路,叢林背後就是河,但是在華人社會裡,這條河卻似乎從未登岸化成街名。所以我都事先說了,來到芙蓉山是絕對找不到“河流街”的,連“新街”也早已過時,獨立後這條街已被州政府改名為Jalan Kong Sang,即華人所謂的廣生街,以紀念早年芙蓉最具影響力的商號“廣生號”。

餡料處理一絲不苟

位於Jalan Kong Sang與Jalan Dato Bandar Tunggal交界的廣生街頭,左側有排設在騎樓底下的檔口。就在擁有七十多年歷史的“芙蓉第一好”涼茶檔的隔壁,有位80歲老阿婆,每天風雨不改,全年無休地在那兒擺賣她凌晨兩點起床製作的客家茶果。

阿婆所賣的茶果種類不多,來來去去都是粗葉粄,蘿蔔粄,紅茶果(以紅龜粿的模來做)以及發糕等,遇上節日就多做一些應節糕點,像前陣子關帝誕當天,便見她擺賣一盤盤亮麗的壽桃。我問阿婆,茶果都是你親手做的嗎?她透過黑眼鏡,斜視我一眼,反問:你不相信阿婆還能做?雖然80歲了,要我做100種都不是問題呢!

阿婆的茶果實在好,尤其粗葉粄和蘿蔔粄,粄皮都做得老老實實,餡料也處理得一絲不苟。當場買兩個站在車水如流的街旁吃,之後還可以走到隔壁攤去喝杯涼茶,與他們談天說地。

我問阿婆有關這條街的過往,她說以前叫做打交(廣東話:打架)街、爛仔街,我就曾住在這條街上,隔壁的涼茶仔,我是看著他長大的……根據資料,這條廣生街在稱為“新街”的年代,曾經是繁華的商業街,也曾經是三教九流出沒的黑街,沿街青樓賭場煙館林立,也曾風光,也曾沒落。

阿婆劉佛美,祖籍廣東梅縣,出生於吉隆坡一個八名女兒的窮困家庭。當初嫁來芙蓉,還風光到在報章上刊登結婚啟事,以為從此當起少奶奶,擺脫貧窮,沒想到家道中落,打回原形。就如她所說的,都是命啊!曾賣過衣服,也幹過其他的,後來乾脆在家做茶果,和丈夫到巴剎賣,不經意三四十年過去,四年前丈夫不幸逝世。

阿婆笑笑說:都是命啊!鬼叫阿婆窮……一剎間,我仿彿從她的黑眼鏡見到一條汩汩流動的河,是反照著一條街的歷史嗎?還是人的命運?

年過80的阿婆,突然想起什麼似的:你們就只會拍照,但從來沒洗過一張照片回來給阿婆看看啊!

阿婆茶果檔

創始年:1970年代
地址:Jalan Kong Sang, Seremban, Negeri Sembilan.
營業時間:06:30~18:30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