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華商界認同 徵求新名取代努沙再也
報導:劉麗敏
柔佛蘇丹諭令地方改名
(新山29日訊)從油棕園與小漁村,發展成為馬來西亞依斯干達特區的努沙再也(Nusajaya),華商界領導普遍認同柔佛蘇丹依布拉欣建議,為努沙再也重新命名,以更具歷史性與地標性的地名介紹柔州政府行政中心。
柔佛蘇丹依布拉欣昨日諭令柔州政府,即刻將古來再也(Kulaijaya)縣改回原名古來(Kulai)縣,並希望柔州政府研究,以更適當,並能象征其發展歷史價值的地名,來取代努沙再也地名,作為柔州政府行政中心的地名。
受訪的柔州工商與華社領袖,多數認同殿下建議。惟一時之間,他們想不出更為貼切的地名取代努沙再也地名,希望柔州政府與各界借著殿下的拋磚引玉,集思廣益,為努沙再也取新名。
柔南中小企業公會會長陳天聰認為,位于振林山毗鄰的努沙再也,在2006年未開發成馬來西亞依斯干達特區的轄區之前,是幾千畝的油棕園,經開發后才新劃為一區。
他說,當地在努沙再也命名前,沒有統一的名字,當時命名為“努沙再也”,相信當局也沒有想得很遠,只是以一個好聽的名字取名。
他也說,Nusa(國語意思為“島”)與Jaya(國語意思為“成功”)拼起來,即是“成功島”意思,並不具歷史意義。
他說,目前努沙再也名字已用了9年,在努沙再也的發展與基建已趨成熟之時,不妨是時候為努沙再也尋找更具代表性的地名。
新山中華公會會長拿督斯里鄭金財建議努沙再也以早期先賢對這片土地作出開墾的名字為地名,如新山市中心的黃亞福街。
特區計劃是伯拉時代產物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特區計劃,是前首相敦阿都拉時代,于2006年宣布要在柔佛州南部區域推行的一項大型經濟特區發展計劃。
努沙再也是大馬依斯干達特區發展的旗艦區之一,后來也成為柔州政府新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及旅遊休閒地等。
另外,據早期相傳,每逢下雨天,古來河水漲潮,就會有許多烏龜游上岸,所以人們都喊著“龜來了!”,才漸漸發展成“古來”這個地名,但已故柔佛蘇丹依斯干達于2008年6月21日,宣布古來升格為正縣后,並將古來改名為古來再也。
助理教授:曾是新山原名
應命名依斯干達布蒂里
士姑來馬來西亞工藝大學(UTM)出版社主任卡欣杜吉曼助理教授建議,努沙再也應新命名為“依斯干達布蒂里”(Iskandar Puteri),因為這是新山的原名。
卡欣杜吉曼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新山早在1840年至1950年間,是叫依斯干達布蒂里,在1950年后,當時統治者正式改名為新山(Johor Bahru),並沿用至今。
“我還記得,柔佛已故蘇丹依斯干達曾經說過,柔佛必須保有柔佛的特性,所以建議改名為依斯干達布蒂里,延續與保存具歷史性的名字。”
另外,新山中華總商會會長拿督羅烈賢則認為,柔州政府已花了許多時間打造這一經濟特區,如突然更換地名,或帶來影響。
柔佛州中華總商會會長拿督陳成龍說,改地名如同為孩子取名一樣,當局應慎重考慮。
每個地名有典故不應修改
龜來,龜來,古來!每個地名都有一段起源和故事,若再加以修改,就會失去原本名字的意義。
古來中華總商會會長陳益升受訪時,如此道出。所以,他十分贊同蘇丹的決定,讓古來恢復原名。
古來籃球總會會長鄭振賢說,當初古來升格后改名,但是許多人因地理命名概念不強,所以容易引起混亂。
“其實古來再也就是代表整個地區從士乃到武吉峇都,而古來是城鎮的名字,當初卻因公共工程局在南北大道進入古來入口處的指示牌有誤,把古來改成古來再也,所以造成地名及概念上的錯誤。”
古來新村村長曾慶新認為,其實古來在升格為縣時就無須改名,因為華團至今在書信及官方都使用古來的字眼。
古來再也令人混淆
贊同改回古來
報導:陳韋菘
(古來29日訊)從早期的古來(Kulai),后來稱作古來再也(Kulaijaya),讓外地人感到混淆,甚至有人以為古來再也是新興發展區。
古來地方領袖及社團代表受詢指出,“古來再也”地名的出現,至今還是讓不少外地人感到混亂,甚至誤會古來及古來再也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他們說,就好比從南北大道進入古來的收費站指示牌,就是以古來再也標示,但許多想進入古來的外來人,在不知情下,繼續尋找古來的牌子,引來誤解。
他們指出,如今若能用回原名古來也是好事,方便本地及外地人辨別地方,也不失名字原有的意義。
陳天聰、鄭金財、陳成龍與羅烈賢,都讚同柔佛蘇丹的諭旨,將古來再也改回原名古來,因為當地人早已習慣古來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