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堆积岁月''船''奇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心见闻.堆积岁月”船”奇

特约:苏德洲
图: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船,在他童年印象里,宛如一名英雄,让他崇拜。然而,英雄也会苍老,被世人遗忘。

本地自学画家杨觉升爱用“堆积”作画风格,绘出童年心中的英雄,也画出岁月这首沧桑的诗……

回到原点,“美”是无所不在,只是我们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本地自学画家杨觉升(53岁)在他最新系列创作以“堆积”为概念,灵感来自于他生活周遭的环境,他在概念中发现“数量与堆积”的美。

他说,“量”与“积”的美是千变万化,也可以无穷无尽,更是流离于抽象与具象之间。“量”的反复出现,时聚时散,构成有秩序的样式,同时单纯而富有规律的感觉,有和谐的美。

同时,“积”的架构与形态,可小可大,可远可近,集散与虚实,贯穿画面,跨越了自然视觉之极致,有扑朔迷离的美。

从堆积系列的“发现”至“出现”,杨觉升堆积了无数的堆积,从敏锐的观察力、创作素材、无线的草稿图、创作心得和艺术的感知,丰富了他的人生经验,随着一幅又一幅的“堆积”展开了他的旅程。

看到的 未必要通通画进去

在杨觉升创作中,堆积强调“分割”、“重组”及“重叠”技法。他采用湿画法渲染背景,营造整体的色彩关系,并借由湿的重叠法增添色彩的层次感。

至于细节处理中,他会加入一些微细而重复的线条,横贯画面,营造气氛,展现他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

他说,分割就是从整体造型中,依创作需要,从整体中切割出某个部分,加以表现,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也为观者带来联想的空间。

重组则经由切割后的某些片断,经过巧妙处理,形成一种全新或有趣的造型组合。相反的,重叠的意义就是某个造型与其它造型互相穿插,遮隐而形成的空间,可以造就错综复杂的视觉美感和错觉之美。

因此,杨觉升每到户外写生,他眼睛看到的实景,一景一物,都有它一定的美感,但作画时,不一定要通通画进去,反而可以把不同的景和物以不同的形式结合一起,呈现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心像意象 画成半抽象作品

杨觉升认为“堆积”在广义而言,实质上,也就是某些物体有规划的排列,或是无秩序的排列;而在精神上,是内涵的堆积,进而形成某种气质。具体意义是,堆积的美感,可以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创造元素。有规律性的排列,让他发现整齐之美;无规律的排列,却拥有偶然形成的造型之美。

在创作之前,他习惯性收集无数照片,不论是井然有序的堆积,还是杂乱无章的堆积,他都觉得非常独特和优美,是一种由“数量”堆积而成的美。

“整个创作过程中,我很享受,享受着安然自在,享受着‘心像’和‘意象’相互交替的意念下,创造半抽象作品!”

心灵堆积 学会掌控情绪

杨觉升爱以“船”为主题作画,他把“堆积”画技融入其中。

从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无论是好是坏,是快乐是悲伤都是经验上的“堆积”,同时间也成就自己的收获。

人生难免会遇到问题及冲突,但在“堆积”中他领悟,知道该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与心情。当遇到开心的事,过往经验会告诉他,内心要如何按捺不住的兴奋,找好友分享等。当遇到不快乐的事,也要懂得控制情绪的不安,不让负能量影响自己的生活与心情。

他说,生活就像作画一样,每一次创作,都是一个不可预知的结果,他乐而不疲地探索著和寻觅著。

打开窗口与观者说画!

每个画家都希望可以树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或原创的艺术语言,但杨觉升认为,艺术语言并不能够经由“设计”和“塑造”的,它应该是经过岁月的洗礼、磨练和经验所得的结晶。

具体而言,艺术语言是创作者的精神内涵、艺术涵养等表现。

“我似乎从来没有担心人们是否可以理解我的创作,从一些经验中体悟,创作者普遍上,主观思维比较强烈,在创作过程中,注入了非常个人的精神元素。创作者必须先接受自己的创作,肯定和欣赏自己的创作,甚至是爱上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向大众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幅好作品是可以“说话”的;相对而言,当观者不甚理解创作者的艺术语言时,就是创作者与观者展开一场“艺术对话”序幕。换句话说,观者多了一层思考空间,而作品本身也给予观者深一层印象。

创作者是无法预知要观者怎么看,如何想,或如何定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创作者想传达什么讯息给观者,做好本分,“花香蝴蝶自然来”。

创作者的作品“出炉”后,如同打开一扇门和窗口等待赏画者,当赏画者停下脚步观赏时,无形中就走入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一刻彼此的“对话”方可以启动。

打开窗口与观者说画!

杨觉升自幼喜欢涂涂画画,也深受契舅熏陶,立志要当一名画家。

创业时,他因此选择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但中年时,为了生活,他似乎离开了理想越来越远,如今,事隔十多年,他重拾画笔,重新审视他的理想,或者是慢了一点,但最终寻回理想。“过去是为了生活而奔波,今天我选择我所要的生活方式,即是爱我所做,做我所爱!”

“这让我觉得具备绘画天赋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恩典。”他说,在那个年代,拜师学画不甚普遍,因此他都是自学自修。

船如人生,生老病死!

初期的“写实”画法,船的形态和形象早已在杨觉升脑海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杨觉升特别钟爱船,年幼时就喜欢看海,向往海上生活,憧憬出航,吹着海风游览世界,“船”在一个幼儿的认知当中就是“英雄”,让他崇拜。

渔船不但拥有独特的艺术造型,它的经历就如我们的“人生”,必须经历“生老病死”。

崭新的渔船,就像一个强壮的年轻人,充满著动力和生命力。可是经过岁月洗礼后,残旧中却刻划著美丽的痕迹,蕴含着丰裕的生命价值。最后失去原有用途,就被搁置,甚至被遗忘。这似乎隐喻著变化无常的人生际遇,令人感慨万分!

“正当壮年时被万千宠爱于一身,备受珍惜。这样的一种循环,不也是和我们的人生有几许相似之处吗?”

因此,杨觉升毅然选择了以“船”作为创作道路上的伙伴。

眼看风景,心中构图

杨觉升喜欢到处写生,到处走走看看,眼前所看的,他双眼就如数码相机,摄下后“烙印”在脑海里,至于真正以照相机拍照,在他写生过程中只是一种补助。

他说,写生返家后,他脑海有一定的“构图”与“设计图”,在把脑海中印象整理、调整或起草稿,绘出自己喜欢的“那一段”空间及布局,甚至会改造构图。

“我近年来到处写生,然后在工作室单凭这些印象和感觉去绘画出印象图,我不会去理会形态、逻辑或次序,这才是我要的画面与美感。”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