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堆積歲月''船''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堆積歲月”船”奇

特約:蘇德洲
圖: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船,在他童年印象裡,宛如一名英雄,讓他崇拜。然而,英雄也會蒼老,被世人遺忘。

本地自學畫家楊覺昇愛用“堆積”作畫風格,繪出童年心中的英雄,也畫出歲月這首滄桑的詩……

回到原點,“美”是無所不在,只是我們少了發現美的眼睛。



本地自學畫家楊覺昇(53歲)在他最新系列創作以“堆積”為概念,靈感來自于他生活週遭的環境,他在概念中發現“數量與堆積”的美。

他說,“量”與“積”的美是千變萬化,也可以無窮無盡,更是流離于抽象與具象之間。“量”的反覆出現,時聚時散,構成有秩序的樣式,同時單純而富有規律的感覺,有和諧的美。

同時,“積”的架構與形態,可小可大,可遠可近,集散與虛實,貫穿畫面,跨越了自然視覺之極致,有撲朔迷離的美。

從堆積系列的“發現”至“出現”,楊覺昇堆積了無數的堆積,從敏銳的觀察力、創作素材、無線的草稿圖、創作心得和藝術的感知,豐富了他的人生經驗,隨著一幅又一幅的“堆積”展開了他的旅程。

看到的 未必要通通畫進去

在楊覺昇創作中,堆積強調“分割”、“重組”及“重疊”技法。他採用濕畫法渲染背景,營造整體的色彩關係,並藉由濕的重疊法增添色彩的層次感。

至于細節處理中,他會加入一些微細而重複的線條,橫貫畫面,營造氣氛,展現他個人獨特的“藝術語言”。

他說,分割就是從整體造型中,依創作需要,從整體中切割出某個部分,加以表現,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也為觀者帶來聯想的空間。

重組則經由切割后的某些片斷,經過巧妙處理,形成一種全新或有趣的造型組合。相反的,重疊的意義就是某個造型與其它造型互相穿插,遮隱而形成的空間,可以造就錯綜複雜的視覺美感和錯覺之美。

因此,楊覺昇每到戶外寫生,他眼睛看到的實景,一景一物,都有它一定的美感,但作畫時,不一定要通通畫進去,反而可以把不同的景和物以不同的形式結合一起,呈現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心像意象 畫成半抽象作品

楊覺昇認為“堆積”在廣義而言,實質上,也就是某些物體有規劃的排列,或是無秩序的排列;而在精神上,是內涵的堆積,進而形成某種氣質。具體意義是,堆積的美感,可以成為他藝術創作的靈感和創造元素。有規律性的排列,讓他發現整齊之美;無規律的排列,卻擁有偶然形成的造型之美。

在創作之前,他習慣性收集無數照片,不論是井然有序的堆積,還是雜亂無章的堆積,他都覺得非常獨特和優美,是一種由“數量”堆積而成的美。

“整個創作過程中,我很享受,享受著安然自在,享受著‘心像’和‘意象’相互交替的意念下,創造半抽象作品!”

心靈堆積 學會掌控情緒

楊覺昇愛以“船”為主題作畫,他把“堆積”畫技融入其中。

從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問題,無論是好是壞,是快樂是悲傷都是經驗上的“堆積”,同時間也成就自己的收穫。

人生難免會遇到問題及衝突,但在“堆積”中他領悟,知道該如何解決當下的問題與心情。當遇到開心的事,過往經驗會告訴他,內心要如何按捺不住的興奮,找好友分享等。當遇到不快樂的事,也要懂得控製情緒的不安,不讓負能量影響自己的生活與心情。

他說,生活就像作畫一樣,每一次創作,都是一個不可預知的結果,他樂而不疲地探索著和尋覓著。

打開窗口與觀者說畫!

每個畫家都希望可以樹立屬于自己獨一無二或原創的藝術語言,但楊覺昇認為,藝術語言並不能夠經由“設計”和“塑造”的,它應該是經過歲月的洗禮、磨練和經驗所得的結晶。

具體而言,藝術語言是創作者的精神內涵、藝術涵養等表現。

“我似乎從來沒有擔心人們是否可以理解我的創作,從一些經驗中體悟,創作者普遍上,主觀思維比較強烈,在創作過程中,注入了非常個人的精神元素。創作者必須先接受自己的創作,肯定和欣賞自己的創作,甚至是愛上自己的作品,這樣才能向大眾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幅好作品是可以“說話”的;相對而言,當觀者不甚理解創作者的藝術語言時,就是創作者與觀者展開一場“藝術對話”序幕。換句話說,觀者多了一層思考空間,而作品本身也給予觀者深一層印象。

創作者是無法預知要觀者怎麼看,如何想,或如何定論,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創作者想傳達什麼訊息給觀者,做好本分,“花香蝴蝶自然來”。

創作者的作品“出爐”后,如同打開一扇門和窗口等待賞畫者,當賞畫者停下腳步觀賞時,無形中就走入創作者的內心世界,這一刻彼此的“對話”方可以啟動。

打開窗口與觀者說畫!

楊覺昇自幼喜歡塗塗畫畫,也深受契舅熏陶,立志要當一名畫家。

創業時,他因此選擇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但中年時,為了生活,他似乎離開了理想越來越遠,如今,事隔十多年,他重拾畫筆,重新審視他的理想,或者是慢了一點,但最終尋回理想。“過去是為了生活而奔波,今天我選擇我所要的生活方式,即是愛我所做,做我所愛!”

“這讓我覺得具備繪畫天賦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恩典。”他說,在那個年代,拜師學畫不甚普遍,因此他都是自學自修。

船如人生,生老病死!

初期的“寫實”畫法,船的形態和形象早已在楊覺昇腦海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楊覺昇特別鍾愛船,年幼時就喜歡看海,嚮往海上生活,憧憬出航,吹著海風游覽世界,“船”在一個幼兒的認知當中就是“英雄”,讓他崇拜。

漁船不但擁有獨特的藝術造型,它的經歷就如我們的“人生”,必須經歷“生老病死”。

嶄新的漁船,就像一個強壯的年輕人,充滿著動力和生命力。可是經過歲月洗禮后,殘舊中卻刻劃著美麗的痕跡,蘊含著豐裕的生命價值。最后失去原有用途,就被擱置,甚至被遺忘。這似乎隱喻著變化無常的人生際遇,令人感慨萬分!

“正當壯年時被萬千寵愛于一身,備受珍惜。這樣的一種循環,不也是和我們的人生有幾許相似之處嗎?”

因此,楊覺昇毅然選擇了以“船”作為創作道路上的夥伴。

眼看風景,心中構圖

楊覺昇喜歡到處寫生,到處走走看看,眼前所看的,他雙眼就如數碼相機,攝下后“烙印”在腦海裡,至于真正以照相機拍照,在他寫生過程中只是一種補助。

他說,寫生返家后,他腦海有一定的“構圖”與“設計圖”,在把腦海中印象整理、調整或起草稿,繪出自己喜歡的“那一段”空間及佈局,甚至會改造構圖。

“我近年來到處寫生,然后在工作室單憑這些印象和感覺去繪畫出印象圖,我不會去理會形態、邏輯或次序,這才是我要的畫面與美感。”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