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攝手‧【家鄉人文】系列四 圖寫家國 撒播感動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我是攝手‧【家鄉人文】系列四 圖寫家國 撒播感動

報導:李毓康
圖:受訪者提供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前人種樹,后人努力下,三族同心協力,經歷58年的變革,馬來西亞已然安穩茁壯。

我國之所以特別,在于是多元種族融和的國家,一方鄉土,一方文化,各方傳承,造就了別具一格的社會文化。

今天是國慶日,“一心一意”主題展望共攜合力更進一步的宏願。副刊《流動夯》邀來7位攝影人,透過“圖寫”家國人文,敘述眼中的一幕幕感動……



●Patricia Soon(自由攝影人)

時代的變遷、人們求進之心,這些都阻擋不住,只要人們繼續追求自由,這一切都將永不停止……

為進步而讓步,拆遷是無可避免,值得思考的是,建築可消失,它的故事或精神不可遺失。如圖中一樣,舊古蹟和歷史建築,也就如一般建築,會隨著生活需求的改變及時代變遷,拆除或改建;同時,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形、破損。

然而,前人的建築,具有記錄歷史發展過程的代表性,包括當年生活文化、生活觀念和態度,都是一個族群奮鬥歷史的濃縮,也是前人文化智慧的結晶。若任其隨時間而消失,昔日的資訊也就此煙消雲散。時代巨輪雖不停歇,希望新一代在向往新事物的當兒,不要忘了前輩堅守傳承的貢獻。”

●謝東明(食油包裝工業)

年輕人往外闖盪,老者留守故鄉,這是城市與鄉村之間矛盾的寫照。鋼筋水泥的冷漠看多了,來到家鄉或鄉村走走,久違的人情味讓人眷戀。

吉隆坡秋傑路市場沒有科技的驕傲,到處有著溫情的慰藉。前人如何一代又一代地經歷奮鬥、抉擇、守望相助和保存血脈,堅忍地熬過時代的難關,他們說的不是故事,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精神。

為了孩子前程而割愛、白手興家的驕傲,以及期望子孫繼承這一份力量的堅定,都是難能可貴的情操。

或許老人家的知識不見得比少年多,但累積歲月而來的智慧,卻讓他們想法更圓融。你要知道的是,由時間與生活體驗所累積而成的經驗,隨著前后人的交接而繼續綿延傳承下去,也許你現在擁有的知識,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前人結晶。

●Lydia Ho(自由攝影人)

每個地方都有它的文化特色,這是大馬獨有的。這張照片攝于檳城水上人家木屋區。

當這輛滿載墊褥的腳車擦身而過,我腦海中冒出了“傳遞美夢”這四個字,同時,也讓我深深感受大馬人的毅力和隨機應變的靈活性。我深信每一個人,不論身份,不分年齡都有夢想的權利。夢想讓生命充滿希望,也是我們在面對挫折與艱難時的一股推動力。

我希望馬來西亞人繼續緊握夢想,不言放棄,利用毅力與靈活的智慧,實踐自己的夢想,同時也不忘鼓勵與幫助他人,在必要時充當“美夢傳遞者”,互相扶持。

●張惠詠(專業攝影師)

“我一直來認為,各族間無私的互助和信任,才是這個國家最珍貴的資源;人民不分種族、文化和宗教,和睦共處,才是這個國家最動人的景致。

我們祖先飄洋過海,落地生根,如今大馬已是我們的祖國,而繁榮的背后,有著各族一代又一代灑下血和汗的貢獻。”

這張照片攝于一場大匯演前夕,兩位來自不同表演單位的小朋友,在總綵排結束后,開心地擊掌慶賀、互相鼓勵。

在小朋友眼中,所有和他們一同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同齡朋友,都是平等、親切的,他們純真融洽的互動交流,溫馨感人。衷心希望各族互愛精神長存。

●古振強 Jeff Koo(廣告攝影師)

要發展一個大城市,就會面對取捨問題,尤其是原本樸素面貌的環境,就會被華麗的高樓取代。慶幸的是,在吉隆坡仍然保有樸素的馬來村落,這親切畫面,對特別喜愛風光攝影的我而言,特別珍貴。

它有如鬧市中的蓮花池,特別是看到圖中左下角大草場裡互相追逐的大伙們,心情不知覺完全融入這畫面中。“先讓自己完全融入畫面,讓自己感動 ,出來的作品才能觸動人心。”這也是我對于攝影一直追求的基本原則。願這片國土的前景會像這圖片一樣,發展中還能保持那份純樸的人心,大家一起生活在這晴朗的天空下。

●Albert Nico(本地明星髮型師)

“舊時事物不一定流行,但往往是時代的見證。”位于吉隆坡燕美巴剎( Imbi Wet Market)的海南茶,對我來說是一個經典的情懷。

已有50年歷史的它,伴著我成長,也見證了大馬的發展。我目睹它從Bukit Bintang巴剎遷移到燕美巴剎,也許不久后,又要再搬遷。業主兩代不屈不撓經營,海南茶、半生熟蛋和烤麵包遠近馳名,后來不少后輩仿效,流行到如今,已是眾多名人喜歡的“老地方”,時刻高朋滿座。身為大馬人,我以他們的成就與堅毅的精神為榮,並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