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思老家的故事.賣了農產品最怕遇盜賊 山上男兒都習武

報導:蔡愛卿

鄉思人:李杜深

老家:雙溪檳榔巫金2

李杜深是檳城著名武術師傅。雖然已退休,練功依然是他的生活習慣與養生之道,這使得今年已74歲的他保持一幅硬朗體格。如果問李師傅,當年為何會去學武,並非因為他小時是個武痴。事實上,早年住在山上的許多客家男子,都會拜師學武來保獲自己。李杜深也是在這種環境中走上學武之路。

住山上的客家人,常把自家種的農產品拿到山下去賣。萬一在回家途中遇上盜賊,沒一身武功來自保的話,當日所賺的錢就會被人搶光,而且還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早年住在山上的客家男子,都會學武功自衛。

集體下山看戲不怕賊

李杜深的父親與幾位兄弟全是習武之人。而他則對武術有比較濃厚興趣,先后拜過幾個師傅,年輕時還自制健身器材來鍛鍊身體。

他認為,武術是華人重要的文化之一,應該讓更多年輕人學習。雖然以李師傅的身手,要打倒一個年輕漢子輕而易舉,但他一直記得師傅的教誨,即習武不是為打架,而是用來保護自己。非到逼不得已的時候,他也不會出手打人。

從前,山上的治安一直很好。居民都會守望相助,互相照看。李杜深記得,每當雙溪檳榔的玄天上帝廟酬神演戲活動時,住在山上的客家人在傍晚就會集體下山去看戲,家裡一個人也沒有,很少會發生偷竊事件。換了是今天,也許家裡的東西早就被搬空。

即使有小偷偷東西被逮住,居民的態度也很仁慈,大家都了解小偷是生活所迫才會偷東西,會放他一條生路。

除了武術師傅的身分,李杜深的真正職業其實是小園主。在雙溪檳榔巫金2的果園,也是他的家所在。他一直親自打理果園,水果季節時天天一早起床拾榴槤,還親自爬上樹去料理榴槤。不過現在的他已不再爬樹,而是請工人代勞了。

赤腳走兩小時上下學

目前住在雙溪檳榔巫金2的李杜深,是在40年前才搬到那裡。此前,他老家位于雙溪檳榔另一座山頭,當地人都叫那裡小山(Bukit Kecil)。山上住著零零散散的客家人,而李家則是沿著山路走上去的最后一戶人家。

以今日的標準來看,小山地理位置真的很偏遠。從李杜深家走路到距離最近的雙溪檳榔卜間需要1小時。山路偏僻得完全沒有交通工具上得去,只能走路。

他說,山上有上學的孩子都在新民小學讀書。他們得步行1小時去學校,放學后再步行1小時回家。由于走山路時鞋子容易磨損,所以他們都會把脫下鞋子赤腳行走。畢竟每個人家裡其實都沒什么錢讓孩子買新鞋子。

挑200斤重肥料回山上

他說,山上的孩子都會跟著父母出去割膠后才上學。不過父母並不會陪著孩子去學校,而是孩子們結伴行走,大的照顧小的。

在這種艱苦環境下長大的客家孩子,通常擁有健壯體格。年輕時期的李杜深,常常需要幫父親下山到雙溪檳榔卜間買肥料,他就這么挑著整200斤重的肥料走回山上的家。那年代裡,大家都是這樣過日子。后來山上修了路,摩哆才可上山。

由于交通不便,70年代時他們終于決定搬到目前居住的地方,小山的園坵后來也賣掉了。

父打兩份工賺錢買地

李杜深是典型在山上長大的客家人。其父親李文省早年從中國來到檳城時,就落腳在浮羅山背。目不識丁的李老先生靠著勤儉苦幹,買下園坵,為后代子孫建立美好家園。

李文省南來時才二十多歲,本來在小山一處園坵打工。打了3年工,老板提供食宿,工人沒有得到一毛工錢,因為工錢都交給帶他們過番的水客了。

給水客的錢還清后,園坵工人才開始得到微薄的工錢。李文省省吃儉用,慢慢存錢。后來他有一次機會,從園主兒子手上買下5英畝園坵。那是他們家買的第一塊地。

李杜深記得父親曾告訴他,當年買那5英畝地時,手頭上的錢其實不夠,他只好在白天幹完園坵的工作后,晚上再去幫人砍樹開芭,每英畝可賺得5毛錢酬勞。他就這樣一分一毫地存錢,李家在小山也擁有了自己的地。

雙溪檳榔料200戶賣地遷居

與今日相比,早年住在山上的客家人還是很多,李杜深至今依然能唸出那些山上鄰居的名字。這些老鄰居有許多都已去世,當中也有不少人的園地已易手。

浮羅山背近年來土地交易可說非常蓬勃,許多小園主的后人都將山上的土地轉手。李杜深認為,隨著子孫越來越多,這種情況是必然的。因為不賣的話,以后園地不知要怎么傳承。

他說,園地通常不過三代。第一代人買了地,傳給第二代時問題還不大。到了第三代,子孫越來越多,情況也更複雜,一塊地根本不知道如何傳承,后人也未必有興趣管理果園。最好的方式就是賣掉,將所得平分。

他估計雙溪檳榔山上已少了兩百多家人,都是在土地轉手后遷居別處。

60年代才廣種榴槤

眾所周知,浮羅山背最著名的土產就是榴槤。不過那裡並非一直都以出產榴槤著名,在李杜深小時候,榴槤只是浮羅其中一種農產品,產量也很少。直到60年代以后,榴槤才逐漸成為浮羅特產。

他說,以前他家的園坵主要種的是橡膠樹、香蕉、豆蔻、丁香及黃梨等,只有很少榴槤樹。當時的榴槤都是土種,籽大肉薄,蟲子又多,根本賣不到好價錢。

品種不好果斷砍掉

他說,60年代時開始有人來浮羅收購榴槤,小園主們見榴槤有市場,開始在自己的園裡改種這種本地水果。而駁技法使榴槤的品質大大提升,需求也越來越高。

他說,雙溪檳榔的榴槤一向很有名,這是受到榴槤收購商肯定的,並非小園主們自吹自擂。60年代浮羅地區的榴槤只有20%是好的,但雙溪檳榔小園主種出來的榴槤,卻有80%是好貨。

他說,這是因為雙溪檳榔小園主們都很敢翻種榴槤。不好的品種砍掉,用駁枝方式改種好的品種。小園主擁有的園坵都不大,容易管理。而且如果榴槤賣不出好價,養家糊口必成問題。因此大家都很努力地種好榴槤。

李杜深至今也在不斷翻種其果園裡的榴槤。那些再也賣不到好價錢的品種需果斷砍掉,改種市場上最火紅的貓山王和黑刺。他們用駁枝方式翻種,3年左右即有收成。如果採用傳統的種子翻種,則五六年才有收成。小園主同樣必須緊跟消費人的口味與時並進,果園才能永續經營。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