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70週年 (第二篇).黃崇銳:日軍從哥打峇魯登陸 居民渡河避難躲防空壕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戰後70週年 (第二篇).黃崇銳:日軍從哥打峇魯登陸 居民渡河避難躲防空壕

報導 : 潘有文/許雅玲
圖片 : 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軍正式向馬來亞發動攻擊,從當時馬來亞東北部的吉蘭丹州哥打峇魯海岸登陸,對大馬展開三年零八個月的統治。



日本蝗軍在我國肆虐,各種毫無人性的行為,至今令國人,尤其是華人依然不能原諒,這些歷史記憶流瀉出來,依然令人感到沉重的哀傷!

今年85歲的吉蘭丹華人歷史及文化協會會長黃崇銳,回憶日軍在二戰期間,登陸哥打峇魯的那一夜,依然記憶深刻。

當年10歲的他,與家人居住在哥打峇魯唐人坡一帶,一名在英殖民政府工程局工作的華裔鄰居,得知日軍或將于凌晨登陸,告知他們和另一戶鄰居,作好撤離準備。



而且,登陸地點在就在靠近唐人坡的瓜拉伯阿末河口(Kuala Pak Amat)左岸,黃崇銳的父母就帶著一家人渡過一條小河到另一邊避難。

然而,經過一天后,卻發現日軍並不如傳言般在靠近唐人坡登陸,因此他們一家人又回到住家。

事實上,黃崇銳和一般哥打峇魯市民皆不知道,日軍確實在海邊登陸,只是不是向河口左岸挺進,而是向右岸,即沿著沙柏海灘(Sabok)前進,攻佔哥打峇魯飛機場。

當時,日軍在多個地區同時發動攻擊行動,包括偷襲位于珍珠港的美國艦隊、攻佔泰國和馬來亞地區以及占領香港等等。

日軍陸軍中將山下奉文負責佔領馬來亞半島,他認為英軍不願意在下雨天和夜間作戰,馬來亞半島時逢雨季,他就決定在下雨的晚上,強攻馬來亞。

山下奉文的算盤打得響,但老天也沒讓他太順利,不少日本軍在三、四米高的海浪中沒頂,並且必須面對英軍的槍彈攻擊,才能成功登陸。

戰后,有不少當年參與吉蘭丹登陸戰的日本老兵,都在每年年終時回到哥打峇魯祭拜在該戰役中死去的士兵,直至近年才少有出現。

當年,黃崇銳一家並不知道戰情,雖然12月8日當天不見日軍出現而返回家中,但並不放心,繼續在家中的“防空壕”躲了1天,確認日軍沒作出進一步行動后,才回到屋內。

2小時槍戰攻下據點

所謂的“防空壕”,其實只是在地底挖個可容納8個人的洞,可讓他們和一戶鄰居躲避,上面加了一個木制的蓋,然后再以簡單的茅屋掩護。

“我的父親是測量局公務員,但為了備戰,轉而負責管理米糧。后來調去瓜拉吉賴,為了家人的安全,就請人挖了個‘防空壕’”。

黃崇銳說,如今這個“防空壕”已破爛不堪。

在黃崇銳和家人避難時,日軍在8日日落后展開全面進攻,並在晚上9時半,攻入哥打峇魯機場,經歷2小時槍戰,拿下這個重要據點,日軍部隊齊集機場,隔日下午即攻佔哥打峇魯市。

馬共建立抗日軍隊周旋

在日軍佔領馬來亞期間,馬共建立的抗日軍隊,不斷與日軍周旋。

他們以“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為名,開始長期抗日遊擊戰,主要成員都是華裔。

同時,該抗日軍還成立“馬來亞人民抗日聯盟”,結合各城鄉抗日力量。

1942年至1945年間, “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發展到數千人,活躍于馬來亞各地區,同時,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抗日力量也配合給予物質援助和技術培訓。

據統計,“馬來亞人民抗日軍”與日軍作戰達數百次,日軍官兵死傷5000多人,抗日軍死者達千余人。

抗日英雄邱瑞珍值得敬仰

提起在吉蘭丹的抗日英雄,黃崇銳認為,時任丹州中華小學董事長和商會會長邱瑞珍,值得當地人敬仰。

他說,邱瑞珍也是當地抗日組織籌賬會主席。當日軍進入吉蘭丹后,他先安排中華學校教職員到吉蘭丹上河的巴西巴力(Pasir Parit)華人新村避難,學生則托人帶到泰國暫住。

然后,他再回到哥打峇魯尋找中華學校的財政,以便取得薪資發放給教職員。

但是,當他來到中學華校財政住所,讓一名與財政交談並操台灣口音的人發現,埋下遭逮的伏筆。

黃崇銳說,有關台灣口音男子向財政詢問邱瑞珍來歷,后者不疑有他透露一些訊息,豈知第2天就有“漢奸”帶人前來捉走邱瑞珍。

邱瑞珍遭逮后,日軍讓他遊街示眾,最后不知去向,相信最后是不願透露更多籌賬會人員名字而壯烈犧牲。

立碑紀念抗戰烈士百姓

二戰期間,日軍殺害許多無辜平民百姓,甚至出現屠村惡行,讓人齒冷。

戰后,許多地方紛紛建起紀念碑,紀念這些無辜的人民和抗戰烈士,以下為全馬各地的一些紀念碑和公墓分佈。

地點
名字
備注
吉蘭丹 福龍山抗日烈士紀念碑  
登嘉樓 華僑殉難紀念碑 1946年立
檳城 檳榔嶼華僑抗戰殉職機工罹難同胞紀念碑  
鍾靈中殉難師生紀念碑 1947年立
吉隆坡 廣東義山南僑機工紀念碑  
福建義山─紀念中華民國男女僑胞慘死墳  
吉打 受難男女僑胞公墓 1945年11月立
霹靂 霹靂州抗日殉難僑胞公墓 1948年立
太平第二次世界大戰殉難烈士公墓  
美羅殉難華橋列君之墓 1946年立
森美蘭 馬來西亞抗日英雄紀念碑
蒙難華族同胞紀念碑 1942年屠村1474人
港尾村紀念碑 1942年屠村675人
林茂同胞紀念碑
文丁華人日治蒙冤紀念碑 1985年立
雙溪鐳華僑難三百六十八位紀念碑 1946年立
葫蘆頂的殉難同胞紀念碑 1946年立
馬六甲 青雲亭的忠貞足式殉難紀念碑  
九五殉難紀念碑
柔佛 新山的華僑殉紀念碑 1947年立
振林山殉難同胞紀念碑 1947年立
振林山華僑男女老幼殉難義冢 1946年立
哥打丁宜殉難華僑萬靈墓碑 1946年立
砂勞越 肯地咬的卓領事同難四人紀念碑  
粵邑殉難僑黃先生之墓 1948年立
美里被難僑民公墓 1945年立
沙巴 亞庇的各族游擊隊抗日殉難紀念碑  
山打根福建會館的列姓列位已故同鄉之位 1958年立
★資料摘自陸培春編著的《日本侵略馬來亞歷史圖集》

日本腳車戰隊閃電進擊

日本攻擊馬來亞,陸軍軍部原計劃分派4個師團給山下奉文,但后者只要求兩個師團,即5萬余人已足夠。

他認為,馬來半島地形有不少叢林,打起仗來后勤補給相當不易,太多人反而形成負擔。

但是,山下奉文的軍隊卻帶上1萬2000多輛腳車,用來載干糧、白米及軍需槍支,即使在叢林移動,都不擔心補給問題。

當時,一名英軍步行移動時,需要負重16公斤以上物品,日軍則需負重高達34公斤,然而,因為腳車可承載這些負擔,反而是日軍的移動能力更加迅速。

因此,日軍攻佔大馬,腳車閃擊戰立下大功,迅速而靈活的戰略,讓英軍俯首稱臣。

肅清大屠殺心驚膽顫

二戰期間,加害國的戰爭罪行,罄竹難書。

大馬資深日本問題研究員陸培春,難忘其外祖父和二舅被日軍抓去,一去不返的遺憾。

“外祖父40多歲,有幾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舅父才20多歲,還有美好人生等待他。”

然而,日軍在馬來半島的大屠殺,至今讓他心驚膽顫。

“日軍先在新加坡展開肅清大屠殺,之后繼續屠殺到馬來半島。”

當時的日軍第25軍司令山下奉文認為,要不是有華僑的支援,早就解決中國問題了。

1942年2月15日,英軍乞降,新加坡淪陷,日軍幾天后出示佈告,要求所有新加坡18歲至50歲華人男子,到4個地方集中領取“良民證”。實際上,等待他們的卻是一條不歸路,未經審批便被殺死。短短1周(18日至25日),肅清便結束。

先殺有刺青及強壯者

馬來亞方面,馬共于1930年4月30日在森美蘭州瓜拉庇勞成立,集中在森美蘭山脈活動,日軍便集中力量在森美蘭肅清,最大一場屠村殺人,發生在余朗朗村,1474個村民被屠殺,村舍被燒光。

陸培春說,當時日軍要攻打緬甸,馬來半島的日軍不足夠,而為了減少威脅,日軍先殺一輪,會講英文被視為親英分子;有刺青的被視為私會黨;登陸前收集到的籌賑會名單,甚至身體粗壯的,統統都要抓要殺。”

日軍侵馬大略時間表
1941年
8/12 攻下吉蘭丹州哥打峇魯
開始每天轟炸檳城
17/12 英軍棄守檳城,電台落入日軍手裡
23/12 由大衛梅菲里昂指揮的印度第11步兵師狙擊日軍無效
1942年
1月 第一周,馬來半島北部已完全落入日軍手中
11/1 日軍未遇到抵抗即佔領吉隆坡;在仕林河戰役中,2個印度步兵被消滅
14/1 日軍到達馬來半島南部州屬柔彿州;由亨利哥頓本尼特指揮的澳洲第8師在金馬士,讓日軍死傷600人
15/1 在柔佛麻坡河南岸,由海上登陸的日軍擊垮印度第45旅
20/1 日軍在興樓成功登陸;日軍全面進攻柔彿最后防線的峇株巴轄、居鑾、豐盛港
27/1 英軍撤退到新加坡
31/1 最后一批盟軍軍隊離開馬來半島,工兵在新柔長堤炸開至一個闊70呎的大洞
1/2 日軍在裕廊登陸新加坡
15/2 英國白思華中將(Lt. Gen. Arthur Ernest Percival)向日軍將無條件投降。
日軍以大約8個星期的時間成功佔領馬來半島跟新加坡,山下奉文因出色戰績被稱為“馬來之虎”。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