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日前宣佈我國電影的三年計畫,預計製作一部有資格角逐奧斯卡的本地電影,藉此將大馬的名聲帶到國際舞台。這則新聞不禁讓人感歎,我國官員為何不腳踏實地做點實事,總是推出耗費巨資卻華而不實的構想,這次的三年計畫,不知花費多少民脂民膏。若由首相夫人的兒子擔任製片,大家也無須意外,畢竟他製作的《華爾街之狼》,之前曾在奧斯卡露臉。至于《華爾街之狼》的內容,大家就別提了。
電影工業龐雜繁複,分工精細又專業,光靠一張嘴,是拍不出好電影的。拍電影若像首相說得這么容易,為何其它國家做不到?中國電影相關資源勝過大馬不知多少,但中國電影至今連亞洲都未必暢銷,其中艱困恐非外界所能想像。
再者,拿到奧斯卡就能振興大馬電影嗎?恐怕未必。多年前李安《臥虎藏龍》在奧斯卡大出風頭,代表台灣拿下最佳外語片。之后華人電影掀起一波武俠片熱潮,惟武俠片並未搭著《臥虎藏龍》的風潮,順勢進入歐美市場。其它武俠片整體成績比不上《臥虎藏龍》,觀眾已看過最好的,誰稀罕次等貨。
不是唯一標準
台灣電影衰頹多年,直到《海角七號》熱賣,才振奮台灣影壇。《海角七號》成本不高,述說市井小民的生活與情感,魏德勝能成功,表示其他人也有機會。儘管幾年下來,票房、口碑都勝過魏德勝的導演不多,但台灣影壇已出現不同類型的電影。
奧斯卡說穿了是好萊塢影人的派對,再說優秀影片、導演、演員,沒得奧斯卡卻贏得舉世敬重的比比皆是,奧斯卡真的不是好電影的唯一標準,我們不必一味追逐好萊塢的品味。
與其弄個大馬奧斯卡計畫,不如設法培訓幕前、幕后的工作者。只要大馬電影品質提升,爭取東南亞市場還比較能想像。大馬電影若能吃下東南亞市場,已是可觀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