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儀雅 : 不需刻意融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梁儀雅 : 不需刻意融洽

──高級記者



多源流小學對全民團結的影響,一直都備受爭議。華小真的是團結的絆腳石嗎?

多源流小學是團結的絆腳石嗎,我不敢斷論。不過,來自華校的我,的確有讓我缺乏與其他種族共處和溝通機會。

不過那天採訪一間華小后,我對華小在團結方面有了新認知。



那間華小,每一年級就只有一班,但是它的學生卻來自3大種族及外國學生。基本上4種不同種族背景的學生,如何在一個屋簷下,一起上課、遊戲、生活,這是很有趣的現象。

如果你看到當時這些學生如何在相處,你會看到政治領袖時常只會掛在嘴邊的“各族相處融洽,不分種族”,就活生生發生在這間小小的小學裡。

我們教育制度的成立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剛獨立不久,算一算也至少54年;這54年中馬來西亞人經歷了多少事情、人民又經歷過怎樣的思潮?

華小突破種族框架

50年前的教育制度是否還適合套用在如今的大馬社會,這是需要思考。若當權者沒有這樣的思維,作為勾勒國家未來教育新版圖的前提,再多的教育大藍圖也是枉然。

如果說多源流學校有阻礙團結,那么我大膽建議當權者,到我採訪的那間華小考察,然后以那間華小當模式,為大馬未來的教育制度徹底來個大翻新。

當非華裔開始選擇華小時,這意味了華小模式已經突破種族框架,也暗示家長已經不會再以本身種族來為孩子的教育做選擇,我們這個時候才是真正進入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

馬來西亞已經來到58歲,教育制度若還分你族、我族,這是很可悲。

來到獨立58年頭,教育決策者/工作者,是不是應該重新檢討各源流教育的利與弊,去蕪存菁吸納各源流教育的精華,重新制定一個能夠讓各族學生都在一樣的教育制度下接受教育?

各族融洽不需刻意制造出來,我在那間華小已經無意間窺見。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