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交长:推动经济淡化主权争端 海上丝绸之路利惠3区域
(吉隆坡8日讯)交通部副部长拿督阿都阿兹卡巴拉威指出,我国欢迎中国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政策,尤其是该政策带给欧亚地区、南中国海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经济利惠。
他说,这让各国同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平等伙伴框架上,淡化主权争端的课题。
他指出,南中国海面积370万平方公里,而成为区域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重要海上运输货物与能源的航道;南中国海是连接欧洲、东南亚与东亚贸易枢纽和港口的重要航道,管理著世界能源输送供应链,是许多国家的经济与战略航线网络。
他说,围绕在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问题,近年来进一步的更具挑战,涉及主权争端的国家,把自身利益凌驾区域和国际社会希望避免发生事端的愿景之上;而非主权争端国家,则在保障本身的军事活动航行自由不受影响,这是会进一步的加深一些国家间的不安全感。
他今日出席第4届大马海事研究院举办的南中国海研究会议时,这么指出。出席者有大马海事研究院主席丹斯里阿末南里退休海军中将及总监拿督陈勇清退休准将。
合作减少竞争
阿都阿兹卡巴拉威指出,尽管近来发生在南中国海的事情,有潜能改变该区域现状,但近年来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议题,依然着重在预防争端,这包括了南中国海仲裁案。
“南中国海近来问题包括填海造地和军事化活动、有主权争端国,计划在南中国海边界建立新军事基地、重新使用旧的军事设施等等。”
他说,区域国家其实是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合作与减少竞争,来避免发生新的纷争。
王翰灵:中国立场依据历史主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王翰灵法学博士,是其中一位受邀出席的南中国海问题学者;他指出,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伸张,有着明确的历史根据,历史主张是中国看待南中国海问题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他指出,中国认为,南中国海问题有着复杂历史因素和敏感的政治因素,而解决争端,涉及各国必须要用耐心和政治智慧。
他说,中国立场是依据历史主张和国际法为根据,来谈判协商解决问题,越南同意中国的观点;2011年中越南署了《中国和越南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就提及历史是解决南中国海问题的其中一个因素。
另外,本周二(8日)开始举行的南中国海研究会议,是我国海事研究院的其中一个重要活动;这项会议今年已经进入第4届,逐渐获得更多国家的南中国海问题学者和专家参加。
本次的会议分2天举行,参加的学者和专家,分别来自澳洲、中国、法国、英国、菲律宾、新加坡、美国、越南与马来西亚。
关注南中国海问题仲裁案
阿末南里指出,我国海事研究院认为,菲律宾将南中国海问题带上国际仲裁庭行动,海事研究院不能多加评论,但我国会关注此次仲裁案的结果。
“我们了解到,中国并没有参加这一次的仲裁案,因此接下来的结果会是什么,我们会关注。”
他在记者会上说,海事研究院皆有在南中国海课题上,与我国政府接触和给予政府咨询,南中国海问题,并不是一个中短期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会花上很长时间才能解决。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肯定是不能发生任何军事摩擦,而是确保南中国海的稳定,让各方都能够使用这条航道。”
他说,中国更趋向直接与当事国,进行双边谈判解决,而东协的立场是通过多边框架来谈判,仅仅这个问题,各方都无法有一个共识,因此各方都在寻找著一个令大家都可接受的模式。
“也许无法从双边谈判开始,但可以从三方谈判开始,而一旦各方都感到有信心后,就可以走向多边谈判机制。所以我们必须进行信心建设,寻找出各造可接受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