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交長:推動經濟淡化主權爭端 海上絲綢之路利惠3區域

(吉隆坡8日訊)交通部副部長拿督阿都阿茲卡巴拉威指出,我國歡迎中國提出的海上絲綢之路政策,尤其是該政策帶給歐亞地區、南中國海地區和印度洋地區的經濟利惠。

他說,這讓各國同在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平等伙伴框架上,淡化主權爭端的課題。

他指出,南中國海面積370萬平方公里,而成為區域國家和國際社會的重要海上運輸貨物與能源的航道;南中國海是連接歐洲、東南亞與東亞貿易樞紐和港口的重要航道,管理著世界能源輸送供應鏈,是許多國家的經濟與戰略航線網絡。

他說,圍繞在南中國海主權爭端的問題,近年來進一步的更具挑戰,涉及主權爭端的國家,把自身利益凌駕區域和國際社會希望避免發生事端的願景之上;而非主權爭端國家,則在保障本身的軍事活動航行自由不受影響,這是會進一步的加深一些國家間的不安全感。

他今日出席第4屆大馬海事研究院舉辦的南中國海研究會議時,這么指出。出席者有大馬海事研究院主席丹斯里阿末南里退休海軍中將及總監拿督陳勇清退休准將。

合作減少競爭

阿都阿茲卡巴拉威指出,儘管近來發生在南中國海的事情,有潛能改變該區域現狀,但近年來南中國海主權爭端的議題,依然著重在預防爭端,這包括了南中國海仲裁案。

“南中國海近來問題包括填海造地和軍事化活動、有主權爭端國,計劃在南中國海邊界建立新軍事基地、重新使用舊的軍事設施等等。”

他說,區域國家其實是可以採取適當的行動,例如合作與減少競爭,來避免發生新的紛爭。

王翰靈:中國立場依據歷史主張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王翰靈法學博士,是其中一位受邀出席的南中國海問題學者;他指出,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權伸張,有著明確的歷史根據,歷史主張是中國看待南中國海問題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他指出,中國認為,南中國海問題有著複雜歷史因素和敏感的政治因素,而解決爭端,涉及各國必須要用耐心和政治智慧。

他說,中國立場是依據歷史主張和國際法為根據,來談判協商解決問題,越南同意中國的觀點;2011年中越南署了《中國和越南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就提及歷史是解決南中國海問題的其中一個因素。

另外,本周二(8日)開始舉行的南中國海研究會議,是我國海事研究院的其中一個重要活動;這項會議今年已經進入第4屆,逐漸獲得更多國家的南中國海問題學者和專家參加。

本次的會議分2天舉行,參加的學者和專家,分別來自澳洲、中國、法國、英國、菲律賓、新加坡、美國、越南與馬來西亞。

關注南中國海問題仲裁案

阿末南里指出,我國海事研究院認為,菲律賓將南中國海問題帶上國際仲裁庭行動,海事研究院不能多加評論,但我國會關注此次仲裁案的結果。

“我們了解到,中國並沒有參加這一次的仲裁案,因此接下來的結果會是什么,我們會關注。”

他在記者會上說,海事研究院皆有在南中國海課題上,與我國政府接觸和給予政府咨詢,南中國海問題,並不是一個中短期就可以解決問題,這個問題會花上很長時間才能解決。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肯定是不能發生任何軍事摩擦,而是確保南中國海的穩定,讓各方都能夠使用這條航道。”

他說,中國更趨向直接與當事國,進行雙邊談判解決,而東協的立場是通過多邊框架來談判,僅僅這個問題,各方都無法有一個共識,因此各方都在尋找著一個令大家都可接受的模式。

“也許無法從雙邊談判開始,但可以從三方談判開始,而一旦各方都感到有信心后,就可以走向多邊談判機制。所以我們必須進行信心建設,尋找出各造可接受的機制。”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