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元龍:垃圾分類面面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許元龍:垃圾分類面面觀

從9月1日開始,在吉隆坡、布城、柔佛、彭亨、馬六甲、森美蘭、吉打、玻璃市將落實垃圾分類制。政府同時給予9個月的緩沖期,而至明年6月1日起,則正式執法對付不合作者。



我國垃圾量每天高達3萬噸,政府每年處理垃圾費高達20億令吉,而物品的循環率只達11%~14%。這也就是說,它還有很大的再循環發展空間。

我國人民的環保意識低、浪費食品者多。因此,不論是餐館、小販中心、甚至家庭,他們都不會珍惜食物,也認為浪費食物品並非不良與破壞環保的行為。

試想想,單單今年的開齋節,在餐館的廚余就高達27萬噸。而其他族群的喜慶宴會,又有多少巴仙的食物被浪費呢?



此前一些華團組織發起“光盤運動”,在一些地區頗為成功。因為,人們皆會將在餐宴時吃剩的干淨食物打包回家,而某些商家酒樓的宴席菜色,也有些鎖定在六樣或七樣加甜品,這就能相對的減少廚余。

全面提升環保意識

城市和諧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實施垃圾分類計劃,對國人或國家在處理垃圾問題的層面上是正確與合時宜,但以我們的生活環境及政府的工作效率,此實為說易行難。

當下各城鎮之垃圾處理公司,不少是一星期才收集一二次垃圾,除了屬不能回收者置于灰青色的垃圾桶外,其他可循環的得分門別類的以不同顏色的塑料袋裝置而放在或吊在垃圾桶邊。

當商店各家各戶如此做時,第一難保野狗野貓不會為了找食物而撕破塑料袋,以致可循環之物品散落滿地,二來也真的有礙市容或街坊的美觀。

或許,當局也忘了,當可再循環之物品讓捨荒者打開袋子而找尋可售賣的物品之后,余者也會散落滿地。這筆賬應由誰負責呢?屋主嗎?拾荒者嗎?

國人非常清楚,垃圾回收再循環是一項千萬億令吉的大企業。大家也很清楚,那些處理垃圾的財團,皆窺視著這塊大肥肉。但我國各地的資源回收公司或慈善機構,也必會齊齊的搶奪此肥肉。

而從主客觀環境及市場回收之運作,后者明顯是居上風,而貧苦的老百姓,或有多一條額外的收入,以彌補日愈飆升的生活費。

垃圾分類是人人有責,而也須從學校與家庭做起,現在的學校皆有環保箱讓師生使用。而不少家庭也會將各類可循環的物品分類,售賣給回收商或送予慈善機構。

我國國民環保意識應全面提升,而執法者也應徹底的放棄一國兩制的思維,將垃圾分類與拯救已被嚴重污染的大小河川,環保才能見到曙光。這也是當前國家應迫切處理的重大課題。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