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70週年(第十篇).憑弔先烈.珍惜和平 二戰紀念碑 警惕世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戰後70週年(第十篇).憑弔先烈.珍惜和平 二戰紀念碑 警惕世人

報導 : 許雅玲
圖:受訪者提供
國內資深日本問題研究員陸培春、隆雪華堂“馬來亞二戰歷史研究會”副秘書楊佐智,不約而同指出:日軍攻進來,英軍撤退,不能帶走的資料,統統銷毀;日軍投降,為了保護線人同夥,不帶走的資料,統統銷毀。



虎口余生者,能夠出來講述經歷,可是,一些被屠殺、滅村的,原始資料盡被毀損,或被掩蓋下來,真相難以重見天日。

為此,華社必須帶頭建立二戰紀念碑,希望大家一起憑弔先烈英勇事蹟,提醒后代:珍惜現在的和平繁榮,因為它是建築在無數先烈的苦難之上!

在大馬,華人義山,還有一些地區的大路旁,可以見到抗日先烈的墓碑和紀念碑,其中一些還是馬共的人民抗日軍的紀念碑(上面有3顆紅星)。可是,后代子孫,有的視而不見,更多是見而不“識”。



在日本各地,甚至是窮鄉僻壤,都很容易看到日本人大事紀念他們先人出國侵占亞洲國家的紀念碑,他們名之為“慰靈碑”或“忠魂塔”,歌功頌德,視他們為神明或英雄,使受難國家后代覺得難受,懷疑建碑的意義。

因為導遊職業關係,楊佐智有機會參觀全國各地,與二戰有關的紀念碑。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馬六甲市三保廟旁的“忠貞足式”碑,全名“馬六甲華人抗日殉難義士紀念碑”。

“忠貞足式”碑,建于1948年,碑后安葬著被日軍殘殺之華人遺骸,柱上“忠貞足式”四個大字,是近代史著名政治家蔣介石所題,讚揚馬來亞華人在愛國抗日行動上,付出的努力和犧牲。

9月1日訂“忠魂節”

陸培春說:“森美蘭汝來孝恩園(公共墓園)《和平紀念公園》誕生了一個碑林,現代文人的書法作品登場亮相,給我們的文娛世界添加有趣而有富饒教育意義的活動,那裡已經有一個,紀念大批馬共領袖在一夜之間遭日軍殺害就義慘案的紀念碑和一個戰爭紀念碑。”

為了使紀念英雄烈士的意義明確,愛國和平基金會將每年的9月1日訂為“忠魂節”,每年舉辦公祭典禮。

當然,紀念碑不能建好就”完結“,更要代代傳承,進行公祭紀念,以讓大馬和日本的下一代,一起在碑前了解歷史事實,雙方世代友好下去,不再戰爭。

今年8月16日,來自日本的亞洲論壇橫濱分會代表高島伸欣教授,帶領13名成員(其中數人為日據時期軍官的親屬),出席申達央華人義山紀念碑舉行的“森州日侵時期蒙難同胞70週年紀念公祭”。

傳承歷史盼民眾走進文物館

孝恩集團董事主席拿汀朱林秀琴強調,為了記錄、還原和傳承歷史,讓紀念和教育的工作薪火相傳,籌建“和平紀念文物館”工作刻不容緩!

該集團董事經理拿督朱兆祥披露,“作為教育和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樑,文物館將具備開放、面向多元種族和國際社會的現代設計,我們也希望,通過參與和體驗,讓民眾走進來,活學活用。“

2012年,孝恩園與愛國同盟俱樂部,簽署“和平紀念骨灰閣”合作備忘錄,以籌獲文物館的硬體建設和軟體設備所需費用、長期支援環境美化工作、持續維修管理,以及支援愛國同盟俱樂部常年活動開銷。

在此方案下,任何捐款支持建立“和平紀念文物館”的人士,在符合資格下,可獲贈骨灰閣位。

就此,孝恩集團銷售及市場董事朱韻詩補充,“孝恩相信,以愛國、和平名義出發,將獲得各方人士的踴躍支持;參與這個計劃者既可為愛護和平及傳承歷史盡一份力量,又可在如此山明水秀的地方預留百年歸老的長眠處。”

主導《和平紀念公園》建設的集團規劃及設計董事朱慶祥披露,2014年底竣工的骨灰閣,屹立在九一烈士紀念碑后方的坡地上,遙望馬來亞抗日英雄紀念碑,“象徵著愛好和平的后續者,支持愛國和平和正義之氣,永垂不朽。”

盼仿傚新加坡建紀念碑大樓

不只數以萬計華人成為日軍刀下魂,友族亦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因此,國內二戰歷史工作者的最大心願是:吉隆坡會像新加坡,有一座堂皇宏偉,多元民族的死難人民紀念碑,以慰泉下各族英靈。

由吉隆坡廣東義山、中華大會堂和二戰歷史研究會聯合籌建的“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紀念總碑”,已圓滿舉行動土禮,即將在佔地1.5英畝的碑址上,建成和平公園,供后人銘記先賢,倡導和平觀念。

另一邊廂,為了正視南僑機工的歷史功績,中國政府和馬來亞各地華僑在戰后,先后在檳城、雪蘭莪、柔佛和中國雲南,為南僑機工設立紀念碑。

九一烈士紀念碑數度搬家

1990年代末,大馬歷史工作者注意到,吉隆坡黑風洞荒野附近的老樹膠園裡,荒山密林間,有個神秘石碑,不時有人上香祭拜。

經查后,發現這裡舊名石山腳,原本有個河婆村,但在1948年,英殖民政府宣布緊急狀態后,村子被摧毀。

原來,這就是“九一”事件的發生地點。根據原河婆村老木匠劉嬌(2008年年底逝世)的說法:1946年,抗日同志會的同仁和村民們,包括我和弟弟,在村民張坤林的膠園內,共同祭拜“九一”烈士。第二年祭拜時,已立有一人多高的紀念碑。

寫出18烈士名字

發現時,墓碑上銘刻的“九一烈士紀念碑”字眼,依稀可辨。

紀念碑重見天日后,華社很快成立“拯救重修九一烈士紀念碑工委會”的組織。

雖然,愛國工委會(現稱愛國和平基金會)有遠瞻,知道必須尋找地方作為烈士英魂的安息之地,可惜,速度比不上發展商的推土機;2000年年尾,愛國工委會前往察看時,石碑已不見蹤影。

幸好,2001年4月有了好消息:“九一烈士紀念碑”被雙溪毛糯的方老伯收拾保護,搶救修復后,豎立在家中廠房,供瞻仰膜拜。石碑正下方,還寫出18位烈士的名字。

就此,孝恩集團獻地,孝恩文化基金會與愛國和平基金會,合作打造《和平紀念公園》。

目前,“九一烈士紀念碑”和“馬來亞抗日英雄紀念碑”計劃已落實成,“和平紀念文物館”項目正如火如荼行進中。

不斷發掘修訂還原真相

楊佐智和陸培春不約而同強調:三年零八個月的歷史,需要不斷發掘和修訂,還原真相!

陸培春說:“二戰的日本戰場,一般叫太平洋戰爭,就好似是美國和日本打戰而已,概念不對。日本已有新說法:亞太戰爭,概括中國、東南亞,還有馬來亞。”

大馬學校教科書,對于三年零八個月的記載,並非全錯,但是,就“量”和“觀點”,不足夠。具體來說,政府學校教科書很少提到肅清,日軍對馬來亞華人的加害事實很少,並且用有色眼睛評價敘述馬共。日本教科書,更慘不忍睹:一、兩行字說完三年零八個月的侵略歷史。

建議設國際組織

1982年起,日本知名反戰學家高島伸欣教授,積極在日本媒體登廣告,召集有心瞭解真相的人士組團到新馬,一探受害者及被屠殺者墓塚。同時,他也安排新馬受害者,在日本民辦組織的聽證會上,現身說法,讓世人正視歷史真相。

陸培春說:“要做的還很多。要怎么通過教育,讓孩子了解事實?把各種事實寫出來,包括不同角度:日本人、華人、馬來人怎么看,統統列出來,讓后代去比較。最好,建立一個由當事國組成的國際組織,共同編寫二戰歷史。”

雖然,中日韓三國學者共同編寫歷史書 《超越國境的東亞近現代史》 (上下卷) ,已于2012年推出,但還未擴展至東南亞。以致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在越南進行的糧食政策(把越南的大米運回日本),造成200萬越南人餓死!這個驚人事實,是后來從日本人的糧食政策史料中研究出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