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念群:怨天不如改變命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張念群:怨天不如改變命運

敘利亞稚童溺斃圖在面子書上刷屏了幾天。我基本上是瞄到就跳過。對一個擁有一對分別三歲和一歲半孩子的媽媽而言,那張圖太揪心,連看一眼都讓人覺得窒息。



那張圖無疑融化了大家冷酷的心,紛紛要求歐洲國家檢討自己的難民政策。可是,英國《每日電訊報》卻告訴我們,圖片中的小男孩和他的家人,其實並不是難民。

根據《每日電訊報》報導,“這一家四口本來已經在享有共同文化、宗教、習俗的土耳其住了3年。小孩的父親阿都拉在伊斯坦堡也擁有一份全職工作。”

可是,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阿都拉在加拿大的姐姐匯了2500英鎊給他,叫他趁著難民潮帶一家人去歐洲。阿都拉的妻子畏水所以大力反對。可是在穆斯林文化中,女人的地位卑微,所以阿都拉一家還是乘坐著人蛇安排的船乘風破浪“逐夢”去了。意外發生了,船上一件救生衣都沒有,是誰一手導致了這宗悲劇?



每個人都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權利。出世在瑞士的孩子和出世在阿富汗的小孩,都擁有同樣追求幸福的權利。沒有更詳盡的報導,我們無法得知阿都拉在伊斯坦堡的生活品質,是否能合理化他偷渡的選擇,可是無可否認,他這輩子恐怕都將在懺悔中度過。

別成為難民輸出國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國度,也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可是,當我們艷羨歐洲國家所擁有的幸福美滿時,也要謹記,那何嘗不是經過他們的先輩“一番寒徹骨”,才有今天的“梅花撲鼻香”。

馬來西亞不是德國,但也不是土耳其。雖然我們成了鄰國部長級領袖眼中的笑話,但我們還不至于需要偷渡逃亡。

然而,如果我們不再加倍努力,誰也不能擔保我們有朝一日不會變成難民輸出國。就好比國家領袖的兒女注定可以少奮鬥100年,吉隆坡吉隆坡開埠功臣葉亞來的后嗣,卻有段時間只持紅登記。老天可能真的不公平,但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積極成為你想看見的那股改變的力量。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