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玉 : 人头访
记者常做“人头访”,就是针对刚刚发生或引起热议的课题,访问民众的看法。
人头访的方法有好几种,包括到出外街头访或通过电话访,科技进步,现在还可以透过社交网站或即时通讯程式如Whatsapp或Wechat访。
访问方式不是这里要说的重点,重点是被访者的各种反应。
最近配合政府禁烟课题,接到人头访的工作。禁烟课题,当然要找烟民,哪里最多烟民?传统咖啡店。
中午时段到咖啡店做人头访,大家都赶着吃午饭,要找看上去比较不赶时间的人。
“对象自动锁定”程式启动!很快就瞄到角落有一位叔叔很悠闲的在吃饭!驱前自我介绍,说明问题后,对方眼角也不望下,埋头扒饭,右手挥动几下。
通常访问第一个对象“吃白果”后,会惊动范围以内的其他潜质对象,其他人开始装忙和退避。之后,几个对象对记者的访问也“撒手拧头”(挥手摇头拒绝)。
走出咖啡店,瞄到一位准备骑摩哆离去,看上去很像烟民的叔叔,即刻抓住他问:“Uncle,你抽烟吗?想问你….”问题还没说完,叔叔就指著另一个素不相识,刚抵达的叔叔说,你问他啦!然后绝尘而去。(叔叔难道你不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吗?什么时候受访变成令人厌恶的事啊?)
在咖啡店内外纷扰了一阵子,结果一个也问不到。走过对面街的一个艺廊,访问出乎意料的顺利,每位受访者侃侃而谈,跟对面的咖啡店情景完全是天壤之别。
不禁在想,被要求表达对一件事的看法,有那么难吗?赞成一句,不赞成两句,如有补充当然更好,可是那天咖啡店的叔叔们,是连最基本的表达也不愿意。
是对事实课题冷淡?不好意思上报?还是不敢发表?
真的不明白,其实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