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常做“人頭訪”,就是針對剛剛發生或引起熱議的課題,訪問民眾的看法。
人頭訪的方法有好幾種,包括到出外街頭訪或通過電話訪,科技進步,現在還可以透過社交網站或即時通訊程式如Whatsapp或Wechat訪。
訪問方式不是這裡要說的重點,重點是被訪者的各種反應。
最近配合政府禁煙課題,接到人頭訪的工作。禁煙課題,當然要找煙民,哪裡最多煙民?傳統咖啡店。
中午時段到咖啡店做人頭訪,大家都趕著吃午飯,要找看上去比較不趕時間的人。
“對象自動鎖定”程式啟動!很快就瞄到角落有一位叔叔很悠閒的在吃飯!驅前自我介紹,說明問題后,對方眼角也不望下,埋頭扒飯,右手揮動幾下。
通常訪問第一個對象“吃白果”后,會驚動範圍以內的其他潛質對象,其他人開始裝忙和退避。之后,幾個對象對記者的訪問也“撒手擰頭”(揮手搖頭拒絕)。
走出咖啡店,瞄到一位準備騎摩哆離去,看上去很像煙民的叔叔,即刻抓住他問:“Uncle,你抽煙嗎?想問你….”問題還沒說完,叔叔就指著另一個素不相識,剛抵達的叔叔說,你問他啦!然后絕塵而去。(叔叔難道你不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嗎?什么時候受訪變成令人厭惡的事啊?)
在咖啡店內外紛擾了一陣子,結果一個也問不到。走過對面街的一個藝廊,訪問出乎意料的順利,每位受訪者侃侃而談,跟對面的咖啡店情景完全是天壤之別。
不禁在想,被要求表達對一件事的看法,有那么難嗎?贊成一句,不贊成兩句,如有補充當然更好,可是那天咖啡店的叔叔們,是連最基本的表達也不願意。
是對事實課題冷淡?不好意思上報?還是不敢發表?
真的不明白,其實怕什么。